內地推動數字人民幣加載智能合約,來實現定製化支付。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對此指出,數字人民幣的一個獨特特點是,具有條件支付和擔保支付功能,可以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根據交易雙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這一特性增強了數字人民幣的可拓展性,在未來存在巨大應用潛力,為應用場景拓展和業務模式創新提供了可能。
可探索用於預付式消費出糧等
張明舉例說,數字人民幣加載智能合約的條件支付、擔保支付功能在預付式消費、租賃交易等場景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比如商品房預售、工程預付、尾款支付、供應鏈金融等等,現在通過智能合約,實際上改變了資金運行和交易邏輯。廣泛應用智能合約技術,將大大提高貨幣支付清算效率,提高交易的效率。
張明認為,未來可進一步豐富應用場景。目前,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已經覆蓋購物消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休閒娛樂、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零售場景,未來還可能應用於醫療、教育、金融等。在對公支付領域,可以探索數字人民幣在企業工資發放、住房公積金業務、稅費和保險繳納、工程款發放等方面的應用。
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在2022年第二屆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也表示,很多行業、地區都已提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應用需求,比如財政補貼、貸款、科研經費等對資金發放對象和支付用途有嚴格限定的場景;預付資金管理、資金歸集、智能分賬等涉及資金存管、存在多個主體之間複雜資金往來關係的場景;周期繳費、押金退還等需要保障資金及時自動劃轉的場景;以及高度依賴可信信息輸入的供應鏈貿易等場景。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有助於控制風險、保障權益、增進互信、降本增效。
另外,對於支付體系互聯互通,張明認為整合支付體系實現「一碼通掃」,有利於節約全社會資源,並利好各方,最終推動實現普惠金融和支付便利化。◆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