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蜀棧道不易走,尤其子午谷最為險要。圖為四川劍門關的人工棧道。資料圖片

《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記魏延上帳獻策「子午谷奇計」,且謂「願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當時,諸葛亮並不支持,並堅持兵出斜谷,穩打穩紮。最後,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功而還。因此,歷史上就留下一個懸案,爭論魏延「子午谷奇計」是否能用。

相信大家都知《三國演義》「七實三虛」,多有虛構成分,但是「子午谷奇計」恐怕卻是真有其事。根據正史《三國志·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中裴松之所引之《魏略》,即可以看到相關的記載。《魏略》今日已經散佚,只有零星佚文,但據《隋書·經籍志二》考,生於東晉、劉宋時期的裴松之有可能看到原典。眾所周知,《三國演義》很大程度上參考了《三國志》裴注,所以估計「子午谷奇計」可能真有其事。

《華陽國志·漢中志》謂:「(漢中)其地東接南郡,南接於巴,西接武都,北接秦川,厥壤沃美。賦貢所出,略侔三蜀」是蜀國的重要門戶。要從蜀國到北面的關中及中原地區,必須翻越秦嶺。而秦嶺之中有四條主要道路,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等北棧四道。

褒斜道易走 子午谷難行

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都是相對平坦的古道,而子午谷是最為險要。據說它的險要,甚至連牲畜都不能通過。因此,要從子午道進兵,首要考量的是糧草問題。也即是說子午谷只適合輕軍突襲,不適合大軍行軍。因此,五次北伐(當中只有兩次出祁山)中,就有三次走了褒斜棧道,因為此道道路相對易走,補給相對便利。

或有言「子午谷奇計」只是閃電戰的前哨,重點是蜀軍大軍從其他棧道配合。這想法不錯,的確沿子午道奇襲長安,可以殺魏國一個措手不及。不過,大家必須知道,從子午道進兵,只能帶小量糧草,假使真能攻至長安城下,是否能短時間攻陷該城?倘若攻下,又能堅守多久,以待援軍呢?

再者,如果大軍未能通過其餘三道,子午谷奇兵豈不成孤軍一支?事實上,魏國名將曹真南攻蜀國時,也走過子午道。可是,在行兵之時遇上大雨連綿,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只好撤退。因此,且不說魏國是否早有防備,甚至連魏延是否能順利走完子午道也成疑問。

蜀、魏兩國,國力十分懸殊,魏國輸了長安一城,當然有所損失,但未傷及筋骨。相反,蜀國是傾力而戰,一旦敗陣,就是傷及國本,所以諸葛亮是「贏得起,輸不起」。這也難怪他會選擇最安全的策略,這起碼不至於大敗。

◆ 宋景文(一個以蘇軾為偶像的文藝「中佬」。正職老師,兼職廚師。)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