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在「一些月份漲幅可能階段性突破3%,結構性通脹壓力加大」。筆者也認為,在未來幾個月內內地CPI同比漲幅有可能不斷擴大,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則有望延續回落態勢。

總的來說,需求逐步復甦會帶來商品和服務需求價格走高、拉動三、四季度物價中樞整體抬升。但考慮到CPI的溫和抬升與PPI的連續回落態勢疊加相抵,預計內地全年物價中樞有望保持基本穩定並控制在政策目標範圍內。

在筆者看來,內地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政策工具箱豐富,而且糧食產量已經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煤油氣電等主要能源產品產量也持續增長。可以說,內地有條件、有能力、有辦法、有信心確保工農業產品和服務供給充裕,確保糧食和能源安全可靠穩定供應,確保物價平穩運行。

輸入型通脹擾動能源糧食供給

通脹壓力對宏觀政策的考量與抉擇不會帶來太大壓力,但應引起重視。這是因為從全球角度看,高通脹壓力仍在不斷的蔓延和傳導中,內地仍面臨較大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從行業角度看,內地的局部通脹壓力更有可能集中在能源行業及相關採掘業、食品加工及養殖業等產業;從突發、偶發因素看,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高溫乾旱天氣等因素疊加,有可能給能源、糧食和食品的生產和供給帶來較大擾動。

以電力的「保供」和「穩價」為例,自今年7月以來,受企業用電回升、高溫熱浪持續等影響,內地多個省份電力供需平衡空前緊張、用電負荷持續增長,電力供不應求的地區紛紛要求企業錯峰生產、保障民生用電。

在這背後,存在着若干應引起注意的結構性原因:其一,為吸引相關領域投資而制定的較高煤電基準價,使電力改革後的煤電上網電價高企。其二,煤炭跨省運輸尤其是對水運的依賴,導致燃煤發電成本較高,且易受極端天氣和水文條件影響。其三,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依賴,推高了燃氣發電成本,且受國際氣價波動影響較大。其四,極端天氣現象和突然惡化的氣象條件不僅造成風電、光伏、水電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出力驟降,還會引起用電需求和負荷在短時間內激增。

中長期須保安全保供應調結構

也正因如此,中長期來看應當煤電保電力安全、常規電源保供應、新能源調結構。8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19項接續政策措施中也特別提出,支持中央發電企業等發行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能源保供特別債,在今年已發放300億元農資補貼基礎上再發放100億元。

為進一步穩定物價,關鍵在於將保障供給、穩定物價、管理預期與綜合聯動、精準調控、科學監管、長效施策結合起來,通過更為精準有效的政策組合拳,統籌國內外兩種資源,推進增儲穩產,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緩解企業成本上升壓力,保證基礎民生供給底線需求。

穩物價要出精準政策「組合拳」

具體來說,內地各地區各部門必須不打折扣地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完善產供儲銷體系,持續提升國內資源保障能力和供應安全,穩定能源商品和大宗礦產品價格;必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農林畜牧產品產量,尤其是引導行業龍頭企業加強自律,合理調整生產結構,有效提高產出質量,保持正常的生產、供貨與投放節奏;必須發揮儲備調節作用和預期管理作用,強化儲備調節機制和進出口調節功效,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必須加強統籌調配,保障糧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生產、供給和價格穩定,同時切實做好困難群眾、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和價格臨時補貼工作;必須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動態,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等違法經營行為,維護穩定有序的市場價格秩序。

儲備政策工具 積極應對風險

在保供穩價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同時,應該正視國內外形勢更趨嚴峻複雜的客觀現實、正視穩預期穩主體穩增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客觀現實,做好相關政策工具儲備,積極應對可能的風險與挑戰,確保供應安全、價格穩定和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