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百年歷史中藥行第四代傳人郭志杰(右)接受麥景榕在《一帶一路醫藥行》訪問。 作者供圖

陳復生

為了對新加坡的中醫藥發展有更深入的認識,《一帶一路醫藥行》攝製隊特別探訪當地中藥行林立的唐人街牛車水,我們找到了萬裕和藥行的負責人郭志杰先生,他是這間藥行的第四代傳人,藥行已有一百年歷史,主要售賣醫治筋骨扭傷和肌肉疼痛的藥油,也有新加坡特產肉骨茶的中藥材湯料,來自不同產地和品牌,有些更磨成粉狀,方便上班一族快捷烹調。

郭先生告知:「以前的華人做苦力居多,來到新加坡沒什麼好東西吃,舊日新加坡的豬肉很便宜,所以他們喜歡用豬骨加中藥材烹調,例如加上黨參、杞子、紅棗,再放大蒜頭和胡椒粒烹煮。肉骨茶多少也有補骨補鈣和祛濕的功效,現在變得很流行了。」

據說肉骨茶的「茶」字,源自創始人的名字「李文地」,被顧客稱作「肉骨地」,福建話中的「地」與「茶」音近,故後來被稱為「肉骨茶」。想不到這種當年被華人苦力視為「廉價補品」的「肉骨茶」,今天竟成為新加坡特色的地道美食,甚至在五星級酒店的咖啡室,也可品嘗。我們在香港吃到的肉骨茶,顏色較深,且藥材味濃厚;而在新加坡所吃的顏色較淡,有厚重的胡椒味。

記得小時候,每到新加坡旅遊,必定受眾人所託,帶回當地另一特產——各式各樣的藥油,為什麼新加坡藥油是廣受歡迎的手信呢?且聽郭先生娓娓道來:「以前那些做苦力的華人,都沒有錢買藥。所以他們去山邊摘一些草根草葉來泡藥,泡好了慢慢用。因為愈用愈好,他們就加以改良,再加上提煉,漸漸變成藥油,也愈來愈進步。所以人人都說新加坡的藥油是一級好用。內服的中藥療效較慢,要2至3日才見效,塗用或按摩用的藥油,塗於患處3至5分鐘就會有感覺,很快知道的。藥油和中藥兩者同時使用,更快見效。」

從這位第四代華僑郭先生口中,我們了解到以前華人飄洋海外,來到新加坡的辛酸,他們不但刻苦耐勞,更能善用自己的中醫藥知識,就地取材,製作出肉骨茶和藥油這些「廉價補品」,真讓人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