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職物業管理的何志明前晚八號風球懸掛期間,「全副武裝」上班去。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昨日早上,有市民在八號風球下乘輕鐵出行。 中通社
◆ 外賣員頂風冒雨開工。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文職無「補水」 同工不同酬 上班受阻扣勤工獎

強烈熱帶風暴「馬鞍」吹襲下,八號風球維持近14小時後於昨日上午9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不少打工仔需在「落波」後兩小時內趕返工作崗位,使各區車站湧現大批人龍。香港文匯報追訪飲食、院舍及物管等員工,直擊他們奔波趕路復工,更有人提早一晚返到公司等開工,以避開昨晨人潮,其間無「補水」,也沒有交通津貼。目前,政府外判前線工人在颱風下工作獲1.5倍日薪,但文職人員「同工不同酬」,颱風下工作既無額外津貼,有人更因為住所太偏遠無法在颱風下上班而被剋扣勤工獎。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出,現行《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雖然規定僱主不應因為僱員在颱風下未能上班而扣減其工資、勤工獎或津貼,但守則未具法律約束力,有僱主無視守則也「無符」。 ◆圖/文:香港文匯報專題組

「一年365日,八號(風球)又好,十號又好,我哋做物管嘅24小時都要有人堅守崗位,先可以保障業主、住戶安全。」何志明是政府外判物業管理項目的主任,不論天文台懸掛幾多號風球也與他無關。但每次打風,家住油塘半山一個屋苑的他,最苦惱是如何在橫風橫雨下,徒步走過約20分鐘的路程到達港鐵站搭車返工作地點。

上班途中樹枝隨時跌落傷人

前晚,颱風「馬鞍」襲港、天文台懸掛八號風球期間,需要返通宵更的何志明「全副武裝」:穿上機車專用風褸,風褸帽也包實整個頭部,再扣上所有鈕,踏上返工路。香港文匯報記者跟在他身後,經過一段長長的斜坡,狂風突起,吹落的樹葉已擊中記者眼部,而馬路對面則是一片工地,大風時塵土風揚、殘枝碎葉撲面而來,他卻習以為常說:「我呢件係機車專用風褸,打風時大派用場,夠硬淨!」他一邊笑着一邊指着腳上的拖鞋說:「搭配拖鞋係有啲奇怪,不過可以防大雨。」

這段只需20分鐘的路程,無風無雨也不好行,一路要穿街過巷,經歷斜坡、公園、天橋等各處,才能到達油塘港鐵站,他說:「平時返工其實唔使一個鐘就返到公司,但係打風就要預多啲時間。」所幸當晚風力仍未算最強烈,他表示:「今晚(前晚)真係算好彩,之前幾次打風時,頭先我哋行嗰段好多樹枝跌落來,好危險。」

作為物業管理的主管,何志明打風落雨照常要返工,還要在八號風球前中後各個時段安排保安、清潔等前線職員,負責預防及善後工作,何志明為保障各前線工作做到位,工作細節沒有遺漏,他自發參與戶外巡視,與戶外前線人員的工作無異,但福利卻截然不同。

2019年政府外判工薪酬制度更新後,前線員工如保安、清潔等在八號風球下有1.5倍日薪,但如同何志明這樣的管理崗位,工作性質不屬戶外前線工種,即使他同樣要在前線冒着安全風險協調各項工作,卻只因崗位名稱並非前線,就與補貼無緣。此外,非政府外判合約的物管前線員工,絕大多數都無颱風下的人工補貼。

打風阻返工扣勤工獎難接受

除了「同工不同酬」外,更有前線保安員因八號風球下交通不便遲到而被扣勤工獎。家住秀茂坪的物管保安羅先生平時每日要乘搭小巴前往觀塘港鐵站轉乘列車上班,而在早年颱風「山竹」來襲時,路面交通早已停止,「山竹」離去第二日也有大片地區交通癱瘓及道路堵塞,「打正風時,我步行去地鐵站全身濕透仲返到工,但係『山竹』走咗,路根本未通,嗰日真係返唔到工,唯有同老闆請假。」

然而羅先生只獲批無薪假,換言之當日他被扣薪,1,000元的勤工獎同時也被剋扣,「返唔到工嗰日無人工我係接受到嘅,但係因為天氣客觀原因返唔到而扣勤工獎真係唔合理,1,000蚊一個月對於我哋基層真係唔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