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俊和建築透過AI 安全監控系統及無綫射頻技術(RFID),當工人誤入危險區或未有戴上安全頭盔時,系統會即時記錄並發出警號。 圖為集團位於曉明街公屋地盤內的「智能控制中心」。

本港建築工人緊缺及老化,今年建造業界因追趕上半年被疫情拖慢的工程進度,已發生多起致命工業意外,也嚴重影響建築工程進度。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工會)認為政府及相關部門責無旁貸,屋宇署及建築署有責任定時審視及監督公共、私人發展項目的施工期是否有足夠時間給予前線工人合理地安全施工。

惡劣天氣施工 亦易生意外

工會指出,發展商/政府要求承建商履行合約,在期限前起貨,否則追究責任。但建造業近年因不同原因而出現工期延誤,承建商為了減少因未能在施工期內完成工程所產生的罰款,往往將工期壓縮,多個高風險的工序在同一時間進行,工人即使在惡劣天氣下也要施工,導致工人面對「急」「趕」情況,很容易引致嚴重意外發生。

有安全從業員反映,工地進行吊運工序時,需要劃出吊運區域,禁止非吊運人士進入,甚至進行施工。然而,為了追趕工期,在吊運的時候,仍有人在吊運區域進行搬運工作。萬一吊運工序發生意外,吊運區域內工人走避不及,就可能釀成嚴重慘劇。

工會指出,大部分工業意外的成因,就是工人在沒有充足時間佩戴安全設備情況下,進行高風險工序,才導致意外的發生。因此,工會認為特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責無旁貸,屋宇署及建築署有責任定時審視及監督公共、私人發展項目的施工期是否有足夠時間給予前線工人合理地安全施工。

工會希望發展商 / 政府推出工程時有合理施工期,當有些日子因疫情、惡劣天氣情況而被迫停工,就需要順延完成工程項目日期。特區政府身為全港最大「發展商」,更需要以身作則,定時檢討施工期是否足夠,在惡劣天氣下,基於工人安全角度考慮,暫停戶外工作。工會認為,萬一發生嚴重工業意外,勞工處介入調查意外原因,竣工期亦會延誤,因此應讓工人有足夠時間做好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