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的回憶集,讀來悲愴。作者供圖

黃仲鳴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鄭振鐸在上海。8月14日,遙望虹口開明書店,熊熊火起,心如刀割;因他擔心寄存在那裏的一百多箱古書,慘遭災劫。他這麼形容:「我看見東邊的天空,有紫黑色的煙雲在突突的向上升,升得很高很高,然後隨風四散,隨風而淡薄。被燒的東西的焦渣,到處的飄墜。其中就有許多有字跡的焦紙片。」

鄭振鐸(1898-1958),字西諦,最為人傳誦的是《中國俗文學史》。他一生愛書、買書、藏書、讀書。日軍攻陷上海,他隱居上海,遙望藏書被焚,那種悲痛心情,如非愛書人,又怎可得知。不僅如此,他還聽說日軍沿門按戶,在搜查反日書籍。鄭振鐸和所有藏書的人,心中焦急,怕書惹禍。

「這部書會有問題麼?」

「這個雜誌留下來不要緊麼?」

「到底是什麼該留的,什麼不該留的?」

「被搜到了,有什麼麻煩沒有?」

人人在互相探詢、打聽。鄭振鐸卻鐵了心,在壁爐生了火,將一本一本、一包一包,全拿了出來,撕爛了,就丟進爐裏,看着它們變成了灰。「一蓬蓬的黑煙從煙囪裏冒出來,燒焦了的紙片,飛揚到四鄰,連天井裏也有了不少。」

他心頭梗塞,眼圈通紅,有淚水在流。實在捨不得燒的,還有許多書,卻也不能不燒。躊躇又躊躇,選擇又選擇,戀戀留下的,第二天、第三天終於也忍了心,丟進爐裏。連一些朋友的簽名書也捨棄了,最難忘的是亡友瞿秋白送的。但因書而被殺、被捉的人不少,怎敢再留?

這場自我導演的「燒書大劫」,鄭振鐸事後想起來猶有餘慄與餘憾。其實,何止西諦,有許多藏書家,也將藏本全付諸一炬!

這事跡見他寫的一部書:《蟄居散記》。這書出版於1951年。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被翻印,我所見的就是這版本。現時所持的是2015年太原三晉出版社出的。他在〈自序〉裏悲號:

「我們吞聲飲泣的睜眼看着狼虎的擇肥而嚙,狐兔的橫行,群鬼的跳梁;我們被密密的網羅覆罩着;我們的朋友們裏,有的殺身成仁,為常山舌,為文氏頭,以熱血寫了不朽的可泣可歌的故事……」

終於,勝利了,他破居而出,將這期間的見聞和心情寫了下來。最令他傷痛的當然是毀書燒書;而痛恨的是「漢奸是怎樣造成的」。其中有篇〈最後一課〉,當年看了,十分感動;想起法國小說家都德的同名小說來,我看的好像是胡適的譯本。兩篇同名小說都是講述戰爭下學校被迫中止教學的經過。都德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展現淪陷區的屈辱,和對自己故鄉的深切思念。鄭振鐸則是身為上海暨南大學的老師,如何與學子平靜地上課,「沒有一絲的緊張神色。該來的事變,一定會來的。一切已準備好。」

《蟄居散記》收文19篇,除記事外,還有懷人的。將他在戰時的情景,記在筆下,十分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