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 立法會議員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為新一屆特區政府監誓,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香港持續發展,排解民生憂難指明前路。未來5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香港必須保持其獨特地位和優勢;另一方面治港者必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香港居民的生活質素、經濟發展,多年來未有顯著改善。發展「北部都會區」,正是排解民生憂難、實現香港發展願景的良方。特區政府必須要以新思維、新速度、新政策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令市民安居樂業,不負習近平主席的殷切期望。

造地建屋回應市民所求

事實上,香港並非缺乏土地,而是規劃不足。新界北過去長期被視為邊陲地區,未有地盡其用,同時市民對房屋需求殷切,不少低收入家庭被迫居於劏房。而且,香港「職住不均」問題嚴重,特別是金融等核心產業側重於港島地帶,不少年輕人為了節省通勤時間和租金而租住環境較差、面積狹小的劏房甚至「籠屋」之中,久而久之對未來失去信心,試問青年不興,香港又如何興?

筆者研究土地政策多年,明白開山、填海造地需花費大量時間,因此數年前便反覆提出將新界北發展成香港新中心,以解決居住、「職住不均」、經濟欠缺新增長點等深層次問題。在最近一份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面積約300公頃,預計可新增約50萬個住宅單位及容納250萬人居住,藉此令香港住屋問題大改善,告別惡劣居所,提升市民生活質素,達至幼有所養、老有所依。

對接「十四五」規劃推創科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香港應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特殊地位,除此以外,也要發展新興產業,帶動香港經濟轉型。現時香港產業發展較為單一、經濟結構固化,創科則是深圳強項,新界北位置優越,通過發展「港深合作經濟帶」,新界北可發展成大灣區內人才、企業及就業機會匯聚的樞紐,並為香港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更重要的是,「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要打造「南金融、北創科」的雙核心新格局,「北部都會區」的一大片土地極具發展價值和規劃潛力。

「北部都會區」可結合香港與內地人流、物流等各方面的優勢,強強聯手,預計可創造超過65萬個就業職位,讓青年在區內就業、創業並追夢。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政府有責任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而「北部都會區」正是實現願景的理想地方。

過往土地開發耗費大量時間研究。盼望特區政府能改變作風,更整全地規劃「北部都會區」,將該區打造成香港的新中心,打破經濟活動長期集中於維港兩岸的思維及狀況,並將屯門龍鼓灘、內河及「明日大嶼」的人工島連接成聯通港島市區的走廊,打造出「雙中心一走廊」的全新格局。

過去數十年,香港土地開發進展未如理想,政府部門之間不協調及規劃過程冗長,政府理應下定決心轉變思維並理順架構,在政策上拆牆鬆綁。就此,政府應設立專責小組,盡快精簡發展程序,令「北部都會區」早日見雛型。另外,新界北位於港深兩地接壤的黃金地帶,具匯聚大灣區人流、物流的地理位置優勢,特區政府應積極探討推動產業發展及兩地協作,邀請龍頭企業落戶、推行便利兩地人員往來的措施,試行簡化出入境手續,以口岸經濟帶動香港發展,研究大灣區城市間的要素流動,不斷增強香港發展動能,迎接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