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7月屬火,着實烤人。雪櫃已被各類降暑品攻陷。採購回來的一袋子洋葱,暫時屈居櫥架上。才幾日,居然抽出了長約盈吋的嫩芽。跟母親視頻,正好被她瞧見。她提議,把發芽洋葱的根浸在有水的碗裏,擺在窗台上,照這樣的天氣,三兩日就能長得鬱鬱蔥蔥。我們家的人,對植物的癡愛,到了連一顆發芽洋葱、土豆、紅薯,都不會輕易放棄的地步。天南海北,只要安頓下來,容身的地方再小,3尺之內,也必有幾株植綠早晚相伴。

洋葱發芽,勾起了對花生芽的念想。

秋天收穫的新花生從地裏挖了回來,趕上連陰雨的天氣,花生連秧子堆垛了七八天,待天放晴,攤開來晾曬,壓在最底下一層的花生,已捂得發了芽。那時候的人,對能填飽肚子的東西,都極為珍惜。看着一堆又白又嫩的花生芽,又怎麼捨得白白丟棄。放在嘴裏嚼一嚼,清甜滿口。放在滾水裏一焯,滴上陳醋麻油辣椒油一拌,竟是一碟能上席面的下酒菜。即便如此,大部分人還是不捨得特意讓花生發芽,變成一道爽口的菜餚來解饞。三餐都少不了的花生油,才是花生更大的用場。可以入饌的花生芽,平常並不能吃到。

有一回,有親戚當成稀罕物送來一小籃,收拾得清清爽爽白白淨淨。母親收下後,在廚房裏感慨,好多年沒有吃過花生芽了。一家子得享口福,我也得以在餐桌上知曉,這段花生芽偶然成佳餚的舊事。

有一陣子市面上忽然流行吃花生芽。酒樓、茶餐廳、大排檔,不論季節,菜牌上都標註着清炒花生芽,或是肉絲花生芽。香港的食肆也不例外。很快,關於花生芽可以養生保健,甚至抗癌的傳聞和資訊,跟着傳得神乎其神。好奇之下,本着職業習慣,特地去搜索了一堆學術論文。果然,有研究顯示,花生芽中的白藜蘆醇含量,比花生高5倍,媲美葡萄酒中白藜蘆醇的含量。而一位頭頂某國際名校教授頭銜的科研人員,在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的逾百篇論文,更言之鑿鑿,白藜蘆醇之於人體健康如何如何重要。跟白藜蘆醇有關的各類養生保健品,也接踵問世,熱賣於市。

很多時候,流行就像是一場人來瘋,憑風上青雲的人,呼風喚雨,賺得荷包肥圓。跟風被拂的人,盲從盲信,人云亦云,默默繳納了不少的智商稅。

始料未及的事情發生了。那間國際名校,以偽造、修改實驗數據、進行學術造假,開除了這位專注白藜蘆醇研究的教授。其發表的「學術成果」論文,也陸續撤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被加諸在白藜蘆醇上的各種溢美之詞和耀眼光環,瞬間消失。隨之而來的,不僅是打着白藜蘆醇旗號,生產出來的養生保健類商品的功效,遭到質疑,就是一道小家碧玉的清炒花生芽,也漸漸從人來人往的酒樓廳堂,重新退居到了竹籬柴扉的恬淡小院裏。

這一趟意外受捧又最終歸於平淡的經歷,擱在單純的花生芽上,清脆如昔寵辱不驚,擱在心思靈便的人身上,也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多少心力,才能月淡潮平,海闊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