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回內地還是很難,走深圳灣口岸、從港珠澳大橋乘金巴,或是從香港機場飛回內地,不管哪種方法都離不開『搶』。」港人張先生總結出一個「搶」字,道盡心中無奈。

在香港工作的小青因為疫情已兩年半多沒有回鄉探親。她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集中隔離將減至7日,居家健康監測亦減至3天,讓我看到了回家探親的希望。」但她擔心,若政策落實的細節安排不妥,她可能很難受惠。

小青解釋,早前已有不少海外人士經香港回內地,因深圳有預訂到隔離酒店才能入境的要求,「黃牛黨」把每個預訂的名額炒高至逾2,000港元,故若內地與海外的直航航班沒有增加,新政策下勢必有更多人希望經香港回內地,因此建議增加健康驛站預約名額,增加隔離酒店,讓好政策收到好效果,讓在外打拚的內地人能快點回家。

她建議特區政府繼續爭取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的方案,並特別要照顧到長期在港工作、學習和生活,且有需要回內地探親的群體,包括考慮將他們與臨時經港回內地的人士的健康驛站名額分開安排,以發揮香港「中轉站」功能的同時,照顧到長期在香港生活的有需要人群。

盼內地增加檢疫酒店房間數

有意返內地的教師張小姐亦十分歡迎新措施,但擔心競爭過於激烈而訂購不到酒店房間。她本月初經健康驛站房間線上預約系統,嘗試為家人訂房。儘管自己準時在電腦前守候,但一開售就額滿,連續一周如是,故希望內地增加檢疫酒店房間數目,也希望藉此降低酒店的價格。

經常奔走於香港及深圳的太平洋未來科技行政總裁李建億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日前已預訂深圳酒店,原計劃於下周由香港返深圳時接受「14+7」的隔離,在得悉新政策後即調整行程。在深圳及香港皆設有辦事處的李建億,在疫情前不時穿梭兩地處理研發業務,惟疫情後往返兩地極不容易,儘管可以網上遠端工作,但他直言「有些事仍須面對面處理」,故過去兩年多以深圳為基地,將研發重心改在深圳辦事處進行,香港辦事處只處理一般行政工作,而他亦在內地持續逗留兩年,直至上月中才經「回港易」返港。不過他提到,目前香港寄往內地的文件,需要在海關放置7日作「靜止期」,再加上2天派送,文件共滯後9天,希望內地日後能縮短跨境文件派送安排。◆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敖敏輝香港、深圳 連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