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的公司東捷運通在2006至2009年期間,一直都是專注香港始發的空運業務,因為香港機場國際航線和航班多,並且運費相對便宜,出貨又方便。2010年公司增加了由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澳門和鄭州機場出貨的業務,內地機場出貨比例也逐步上升。

港業務比例降至35%

2010至2019年,香港機場與內地機場業務佔比為51:49。由2020年疫情爆發起的這兩年,內地各大機場開始開放包機市場,公司承攬了成都、武漢、天津、西安、杭州、昆明、福州、廈門等地包機。現時公司在香港機場的業務佔比明顯地下降到只有35%,廣州、深圳、澳門合計有20%,而上海、北京、成都、廈門、昆明和西安等內地機場業務則已佔45%。

他表示,目前香港機場的優勢是對許多電子和電器等產品的發貨限制比較少,內地很多機場仍有不少限制。不過,疫情影響了香港機場的作用,兩地陸路運輸仍未恢復正常,大灣區其他城市發貨到香港需要兩三天,一些客戶等不及就乾脆從內地發貨,這樣更方便。

粵港澳物流實現共通共融

黃鵬告訴記者,香港回歸25年來,粵港澳三地的物流實現了共通共融。香港、深圳、廣州和澳門四個國際機場,在航空物流方面已有了很好的協作。3月下旬疫情期間,深圳實施封控,周邊很多供港貨物,就改經廣州、東莞等內陸港轉運。同樣,廣州實施封控,周邊貨物就改經深圳轉運。當香港轉運遇到困難,貨主就可選廣州、深圳和澳門機場起運,形成了新的協調機制。又例如,深圳港口若堵塞,貨主可交貨到江門、惠州港接駁,再轉運到香港。

近年來深圳的倉庫和辦公室租金高居不下,臨近深圳的鳳崗、塘廈、清溪、惠陽等區域的房價相對便宜,使公司得以解決相關問題。在物流行業微薄利潤中繼續生存。

對於未來,黃鵬希望他的企業在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基礎上,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機場和港口設立分支,成為物流行業的頭部企業,同時創造更大的價值,也能為社會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