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白車」正確應叫做Call「救護車」才對!作者供圖

小 臻

香港島上人類的蹤跡可追溯到距今三萬五千多年的舊石器時代,由秦朝開始納入中國版圖。當時香港是一個農業、狩獵、捕魚及產鹽之處,經過百多年的發展,目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自由港、國際大都會、國際貿易中心。香港人也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而改變;經過幾代人的演變,人的思維也在轉變,新一代的人對社會、 對人、對己都有要求,因而有平機會的存在。

我們祖父輩大部分人的知識水平不高,對外籍人士、警察、消防員的職業都有俗稱;特別是基層市民對外來的事物都以最直觀的語句表達,通常有其用語,例如祖父輩會叫外籍人士「鬼佬」、消防員叫「火燭鬼」、交通警叫「白鮓」,各警察職位有俗稱,「三柴」形象化警察肩膀上的條形徽章,指的是警長;「兩粒花」則形象化菱形徽章,指的是督察,而警署警長衣袖上有一顆圓形的徽章,形狀像「雞仔餅」,因此警署警長又稱「雞仔餅」。不一定存有歧視之意。然而現代人愈來愈重視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尊嚴,所以我們都應該重視糾正一些俗稱。舉例地盤佬已經叫建築工人、廚房佬叫廚師、看更叫保安員、飛髮佬叫髮型師,但如果在現今你仍用以前俗稱,他們叫你就是老餅了。雖要講「貼地」亦不失尊重。

民間的稱呼隨時代變化,明顯較容易改口,但有些官方正名大家卻不曾留意。最近消防處新聞組首席新聞主任葉麗菁就為我們提供了「救護冷知識」。民間常說Call「白車」應係Call「救護車」先正確。

「以往不少市民因為救護車車身顏色是白色,便稱救護車為『白車』。但時移世易,再以車身顏色作稱呼已經不合時宜了。而且為了提升救護車在道路上的可見度,自2018年起,救護車輛(包括快速應變急救車、流動傷者治療車、輔助醫療裝備車等)都已逐步轉用黃色作為車身顏色,車上亦添置更多更先進的醫療設備。所以不要再叫救護車做『白車』,在街上見到救護車風馳電掣去拯救生命時,不要叫他們做『白車師傅』啦!希望大家可以用一個更專業的稱謂——救護人員同救護車來稱呼救急扶危的同事和車輛啦!」

香港消防處是保安局轄下編制第二大的紀律部隊,負責消防、救援,並且提供緊急救護服務。救護車救援人員隸屬消防處,是香港紀律部隊一員。事實上,香港消防員冒着生命危險救急扶危,給市民印象一直都很正面。早前在第五波疫情高峰期,消防處發揮了很大作用,贏得不少讚賞。據新任消防處處長楊恩健透露在香港第五波疫情高峰期間,消防處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試過單日接獲2,700宗救護車召喚。處方曾經要抽調教官及非緊急服務的救護人員「上前線」;以特事特辦方式,極短時間內安排近千名具有先遣急救員資格的消防車司機接受訓練,以協助駕駛救護車,每日能提供約300人協助駕駛救護車。透過訓練將可供調派消防人員進一步提升至1,800人,並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第六波疫情設立應變機制。

可見他們工作很專業,肩負着重任,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