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男主外、女主內」觀念根深蒂固,大多數爸爸認為「父職」就是在經濟上提供支援,陪伴、教育孩子等大小事似乎歸於「母職」,但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親角色不可或缺。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建議,父親應該做出改變,多點陪伴子女、與子女談心,「相信給子女再多的錢,亦比不上簡單一句鼓勵、一個擁抱。」
單親育子女 經濟壓力較大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接觸魏先生已經有兩三年,她對魏先生的印象是為人老實、勤奮,亦十分緊張子女,但與許多傳統父親一樣,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單親爸爸更加艱難的,他們經濟壓力比較大,亦要照顧子女的飲食起居。少了母親一方的陪伴及關愛,單親爸爸其實需要更多時間與子女溝通、陪伴,才可以讓子女健康愉快地成長。」
然而,整個社會都將父親角色標籤為經濟支柱,母親才是負責料理家務及教育子女,久而久之父親與子女關係變得疏離,「大家比較注重母親節,以為母親在家庭中付出好多,子女亦都與媽媽比較親近,與爸爸可能就沒有話可以說,大多數男士又比較內斂不會表達,與小朋友的關係可能欠佳。」
抽時間溝通 多與孩子談心
施麗珊認為,現代父親的角色有需要改變,除了擔任經濟支柱,稱職的父親需要多點陪伴子女及參與家庭活動,抽更多時間帶子女外出活動,相處的方式亦需要作出改變,「同子女有良好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爸爸通常大大聲、粗聲粗氣,應該盡可能改變下語氣,多點與小朋友談心,簡單一句鼓勵的說話、一個擁抱的效果都非常好,肯定是好過你只是畀錢小朋友。」適時的改變,可以讓親子關係更緊密,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更順利培養子女成才,最終脫離貧窮或讓他們的人生再上一階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