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浩鳴 立法會議員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紀念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沈春耀日前表示,「50年不變」中的「50年」只是一個形象的講法,前50年是不能變,50年之後是不需要變。這一說法在香港社會引起較大的反響,也讓市民對香港更好地踐行和發展「一國兩制」,保持香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讓香港變得更具特色、更有活力,充滿信心。
1987年4月16日,鄧小平在會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提出,香港要「不變」,「香港在1997年回到祖國以後50年政策不變,包括我們寫的基本法,至少要管50年。我還要說,50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鄧小平提出的「50年不變」,落實在基本法第五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再強調,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他更表明:「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會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時,強調中央堅定不移落實「一國兩制」,更引用鄧小平的話說,「50年不變」後面還有第二句,50年之後也沒有必要變。這次沈春耀再次強調,前50年是不能變,50年之後是不需要變。「一國兩制」未來會怎麼樣,關鍵是要看實踐效果,如果「一國兩制」實踐表明它是成功的、是有效的、是得人心的,「一國兩制」事業就一定會行穩致遠。
香港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逐漸形成了香港獨有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已經成為香港之所以成為香港不可缺少的元素。香港人極為珍視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論是留在香港,還是遠赴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生活、工作、學習,都努力保留香港式的生活模式。
以「一國兩制」解決香港歷史問題,正是能夠最大限度保留香港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最佳方案。事實已證明,不論是1997年前香港回歸前的過渡期,還是1997年後香港回歸祖國之後,由於有「一國兩制」,香港社會都能保持穩定,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保持不變,700多萬香港市民都能夠適應回歸後的社會環境,不斷地為爭取更好的生活而打拚。
絕大多數香港市民也從「一國兩制」的實踐中,體會到國家帶給香港的安全感、幸福感,明白國家好,香港才會更好的道理。認同及尊重「一國」,「兩制」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香港的生活方式想要變得更好、更精彩,就必須建基於堅定穩固的國家認同之上。
香港回歸以後,一直有人提出疑問,「50年不變」,那麼50年之後又該如何?提出這一問題的許多人,心底最擔心的問題,可能就是香港會否失去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最盼望的是能夠將香港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續下去。
「50年不變」,50年之後不需要變!中央一再強調堅定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亦表明有建設好香港資本主義的信心,而香港「一國兩制」將來發展得怎麼樣,關鍵就在香港市民能否準確理解好、落實好「一國兩制」。
筆者相信,「一國兩制」的空間廣闊,有極強的生命力,香港市民不斷地隨時代發展,豐富和提升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讓香港的生活變得更多姿多彩,讓香港更好地綻放其獨特的光彩,展現出無限的活力和魅力,讓香港繼續成為全球最耀眼的「東方之珠」,就是對「一國兩制」最大的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