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員在大廈清潔。 資料圖片

最低工資成立的初心是為最底層打工仔提供保護,根據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報告,最低工資生效之初,全港約有18萬僱員受惠,領取當時每小時28元的最低工資,佔全港僱員的6.4%,惟受惠人數比例之後不斷下降,2019年只有21,200名僱員賺取37.5元最低工資,僱員覆蓋率僅得0.7%。分析指原因是最低工資低無可低,僱主以略高於最低工資的薪酬才能成功請人,反映最低工資實施11年以來,「保護網」作用不斷下降。

假若香港的貧窮率大幅度收縮,或可將最低工資覆蓋人數減少,終究是打工仔「脫貧」,但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11年特區政府政策介入前,全港有129.5萬人活於「貧窮線」以下,貧窮率為19.6%,隨後幾年貧窮情況不斷惡化,2020年貧窮人口及貧窮率更分別增至165.2萬人及23.6%;即使計及恒常現金、非恒常現金以及公屋等非現金福利,同時期貧窮人口亦由47.2萬升至55.3萬,貧窮率由7.1%升至7.9%,最低工資助「脫貧」之說似乎未能成立,反之是令人質疑最低工資保障效果愈來愈低。

香港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指出,正是因為最低工資增幅滯後,對基層勞工提供的保障並不足夠,貧窮情況並無改善,才會構成覆蓋層面愈來愈少的情況,明顯反映現行機制未能達到保障收入、紓減貧窮的效果。

工聯會勞工界立法會議員郭偉强直言,最低工資水平過低,僱主想請到人不得不將薪酬調至略高於最低工資的水平,以致最低工資覆蓋人口不斷減少,削弱最低工資保障打工仔生計的作用。最低工資低無可低,甚至不如綜援金額。

「低資」未反映勞工價值 如「製造貧窮」

以一個四人家庭的綜援金為例,2011年最低工資生效時為11,242元,去年已升至16,975元,期內累積升幅約五成,但最低工資由當年28元升至最新的37.5元,升幅近34%。以一個育有兩名小童的四人家庭為例,如果父母全職工作並領取最低工資,兩人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家庭月入只有15,600元,但政府數字顯示,去年一個四人家庭平均每月綜援金已達16,975元,未計其他書簿津貼、租金津貼等已比打工賺取最低工資還要高。郭偉强批評,過低的最低工資水平未有合理地反映勞動價值,「係咪喺度製造貧窮?」

目前,最低工資水平只及整體就業人士的75.7元時薪中位數的約五成,即領取最低工資的打工仔,要工作兩小時才等於其他打工仔一小時的收入。郭偉强建議,將最低工資擬訂為整體就業人口時薪中位數(即目前75.7元)的六成,約45.4元。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