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項目預期會提供4,350伙住屋單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市建局公布重建龍城項目。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供應4350伙住屋 建新政府綜合大樓

舊樓林立的九龍城區勢將「變天」。市區重建局昨日宣布啟動九龍城「龍城」區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KC-017 )的法定規劃程序 。項目共有3個地盤,總地盤面積約3.7萬平方米,涉及約120個街號,估計涉約1,000個業權和1,600個住戶,以及約140個地舖受影響。市建局將以「融合策略」發展這個項目,包括轉移地積比及善用土地資源,位於主地盤範圍內的九龍城市政大廈等社區設施將無縫遷至北面地盤一棟預計2030年落成的新政府綜合大樓。主地盤預計可建約4,350個中小型單位,並設置兩條各至少闊18米的綠化行人步道及市集廣場連接新政府綜合大樓,以及興建一個有360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同時會強化該區「小街飲食文化區」的地方特色。除新政府綜合大樓外,項目預計2036年至2037年落成,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區俊豪預計於一年半後展開收購,收購成本料逾百億元。◆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KC-017項目位於賈炳達道及衙前圍道,涵蓋主地盤、北面地盤和東面地盤,計劃總面積約 37,060 平方米。主地盤和東面地盤內共有約120個街號的樓宇;主地盤亦包括九龍城市政大廈、九龍城獅子會健康院及李基紀念醫局三項社區設施,北面地盤則位於賈炳達道公園範圍 。

重整路網連接小區 對接啟德

區俊豪昨日在簡報會上指出,如果單用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方式,不可能達到地區 一直期望的願景,故KC-017項目將採取「 融合策略」發展,除重新規劃項目範圍內的土地用途以配合政府提升及增加社區設施的目標外,還將重整交通及行人網絡,提升小區連接性及暢達性,建立該區成為對接啟德發展區的門戶,以及注入綠化的街道環境和保留店舖林立的街道氛圍。

其中,北面地盤內的賈炳達道公園部分土地將改劃作社區設施用途,以「一地多用」模式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並將目前主地盤內的九龍城市政大廈、九龍城獅子會健康院及李基紀念醫局3項社區設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日後無縫過渡至新大樓。新政府綜合大樓連同項目內其他地盤,合共最多可提供約4.7萬平方米樓面面積作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用途,是現時社區設施樓面面積的3倍。

新地下車場紓緩泊位不足

位處「龍城」區核心的主地盤,則會在現有政府及社區設施搬遷至新政府綜合大樓後重新規劃行人道及車路。項目建議適度放寬地盤的高度限制,增加建築設計上的彈性及建築物的間距,從而騰出空間劃出兩條各至少闊18米的綠化行人步道,並計劃興建一個提供約360個公眾車位的地下停車場,相當於現時小區路邊泊車位總數約兩倍,以紓緩區內積存已久的交通問題。

特色店舖食肆可原區經營

主地盤預計將興建4,350個實用面積約400呎的中小型單位,而位於地盤中間、樓齡僅8年的私樓「御門·前」則不受重建影響。區俊豪表示,市建局考慮到「龍城」區是一個街舖林立、蘊藏豐富餐飲及潮泰文化的小區,故期望具地區特色的店舖和食肆能夠繼續在原區經營。

市建局會在完成擬備第二階段的社會評估影響報告時,將整理所收集的資料再與商戶安排約見,釐定合適的過渡經營安排及回遷方案,協助他們在重建後回歸社區繼續經營。

東面地盤則將配合毗鄰市建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把其周邊的道路重整及重新規劃,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門戶廣場,並同時一併活化附近的打鼓嶺道公園,為該處的巴士站提供更多乘客上落車空間,改善候車環境。東面地盤亦擬建一幢低座商業建築,並應用轉移地積比,將其准許的發展樓面轉移至主地盤。

市建局將向城規會提交發展計劃草圖,並在獲特區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批准後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市建局職員昨天起已在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受影響居民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