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拍攝漂亮的霧景照片,就要配合多個因素,像是海面溫度、露點溫度等。 影片截圖

2022年的驚蟄,香港被海霧籠罩,雖然這場霧未必可以暗暗掩蓋大家身邊的小人,但維港兩岸的高樓大廈,即使大家撥着大霧,默默覓路,都只能隱約看到。如果大家都想「博大霧」拍一輯美麗的照片,先要知道這場大霧怎樣發生。

「平流霧」之所以形成,有數個原因,相信大家都對「平流霧」有點認識,在初春時分,冷暖空氣很多時候都會在華南沿岸爭持,當北面的冷空氣逐漸減弱,溫暖潮濕的海洋氣流間中會取而代之影響香港,這些潮濕的氣團,就會被較低的海面溫度影響而冷卻,凝結成細微水滴,即是海霧。

在天文台的「高空氣象觀測」網頁中,大家可以找到空氣溫度、露點溫度、風速和風向的垂直變化圖。在3月5日早上,看到紅色的氣溫和藍色的露點溫度兩條線在近地面的高部非常接近,即代表濕度很高,水氣也充足;而在3月5日早上,也出現了逆溫層,通常氣溫是隨高度而下降的,但如果觀察到紅色的溫度線隨着高度上升,我們就稱這一層空氣為逆溫層。

逆溫層中空氣沒那麼容易對流,比較穩定,霧如果形成的話,就主要會局限在逆溫層以下,3月5日早上看見逆溫層,由離地約100米至400米出現,故此在500多米高的太平山上,就可以拍到像雲海一樣的霧影,就連在維港兩岸比較高的高樓,都看到這個壯觀場面。

同樣重要的是,當時只是吹一級左右的微風,霧會比較持久。再給大家一個提示,就是參考香港的海水溫度,3月4日晚至3月5日早上一段時間,北角海水溫度約19℃,和當日的氣溫、露點都非常接近,也有利濃霧出現。在各種因素配合之下,再留意天文台發出的天氣預測,攝影發燒友自然較容易掌握最佳時間,「博大霧」拍攝美麗的照片。

◆ 香港天文台(本欄以天文台的網上氣象節目《氣象冷知識》向讀者簡介有趣的天氣現象。詳請可瀏覽天文台YouTube專頁:https://www.youtube.com/user/hkweather。 )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