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興起或刺激恐慌情緒。圖為葡萄牙市場。 彭博社

農產國接連推出口禁令 釀惡性循環

全球部分地區受新冠疫情及氣候變化影響出現糧食危機,俄烏衝突持續亦衝擊全球糧食貿易體系。許多國家為保自身糧食安全,開始通過多種措施,大幅減少甚至禁止個別種類糧食出口,令「糧食保護主義」蔓延。農業專家分析稱,全球農產品市場流通自由度偏低,保護主義興起將刺激市場恐慌情緒,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加劇配給不均,讓更多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陷入糧荒。

全球不少農產品生產國家已採取緊急管制措施,作為最大棕櫚油出產國的印尼上月宣布禁止棕櫚油及原材料出口,只是各國類似舉措的冰山一角。早在今年3月,匈牙利、阿根廷及土耳其便陸續實施穀物出口管制,甚至糧食出口量較少的摩爾多瓦和塞爾維亞,也已緊急停止小麥、玉米及糖等產品出口。

印度超市場價購穀物

除了出口禁令外,各國還有多種方式變相「囤糧」。印度便堅持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從農民手中購入穀物納入公共糧倉,部分用來援助貧窮家庭。作為麵粉出口國的土耳其,也在提高農業部門管制權力。歐洲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保加利亞還由政府批出專項資金,收購穀物增加本國儲備。

全球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之一的阿根廷,今年便實施多項農產品保護措施。當局利用管制機制優先確保國內糧商供應,遏制麵粉製品價格上漲。布宜諾斯艾利斯穀物交易所估計,若當局不動用稅收或出口限制措施,當地糧食料可增產最多40%。

僅少數國家能短期內增產

在全球糧價飆升刺激下,亦有巴西及澳洲等糧食生產大國尋求擴大糧食出口,但少數國家短期增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加上部分國家高溫天氣持續、化肥儲量下降,港口及鐵路運力有限,滿足本國糧食需求都面臨困難,能否增產「養活」全球更是未知數。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司偉指出,糧食貿易不但涉及本國農民利益,還會影響到糧食安全,因此無法和工業品一樣,形成較為完善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如今隨着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農業自由貿易備受衝擊,保護主義自然隨之浮面。

專家:貿易收緊致傳導效應

司偉強調,農產品貿易收緊會在全球產生傳導效應。需求糧食的國家無法得到供應,更會加劇市場恐慌,觸發各國出手自保,將糧食留在國內,由保護主義引發的糧食危機便陷入惡性循環。最終糧食與能源價格一齊飆升,只會給全球通脹火上澆油。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