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綠色零售債券認購火爆,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昨日指出,要將綠色金融發展得更廣更深,市民大眾的普及參與是重要的一環。他稱,將政府綠債的投資受眾由機構投資者擴展至市民大眾,一方面能匯集資金,大力推進香港的綠色建設;另一方面,零售綠債可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享受穩定的投資回報,有助推動普惠發展。

政府身體力行提升關注度

政府於本月26日重啟首批政府綠色零售債券的認購安排,發行額為150億港元,並可按認購情況擴大至最多200億港元,息率與本地通脹掛鈎,並設2.5厘的最低年息率。而所募資金將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具環境效益和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項目融資或再融資。

許正宇昨在網誌指出,政府每年發布《綠色債券報告》,載述政府綠色債券資金所投入的項目。舉例而言,2021年的報告羅列七個新納入的政府工務項目,涵蓋廢物管理及資源回收、綠色建築、水及廢水管理、能源效益和節約能源四個類別,預期會為香港每年節省7,700萬度電力、減少排放1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收集340萬立方米食水等。對市民而言,能夠看到資金投入具體項目、對環保作出實際貢獻,他們自然會對整個經濟的綠色轉型更為關注,提升社會對綠色發展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綠色金融發展亦為市場創造就業機會,許正宇表示,為支援香港建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人才庫,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推出為期3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資助金融及相關界別人士接受培訓和獲取相關專業資格的費用。

氣候變化問題不分國界

氣候變化問題不分國界,熱浪、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另一方面,過去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大眾深刻明白人類健康和氣候變化的危機其實近在咫尺。他認為,氣候變化的問題只有透過全人類的共同行動,及早籌謀、果斷應對,方有機會得以緩解,最根本方法就是減少碳排放。中國肩負大國責任,早前已訂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香港特區政府早前亦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2035年前碳排放量減半、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要達至碳中和,需要經濟全面綠色轉型,包括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綠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等。他說,有研究指出,全球在未來30年需要100萬至150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氣候相關項目,方可實現將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要匯聚、引導如此大量的資金,綠色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