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管治能力

◆選委會界別議員葛珮帆

施政要以人為本,讓市民生活過得更好,讓市民有屋住、有工作、有前景、有希望;精簡所有政策的決策及壓縮程序,制定政策前要加強與各界人士及議員溝通,並做好解說工作,精準找到痛點,善用科技及社會力量解決問題。

◆選委會界別議員蘇長荣

希望李家超當選後敢於「刀口向內」,對特區政府的結構和施政效率進行自我變革,提升治理能力,真正實現行政主導。

◆選委會界別議員林琳

政府團隊設有具體KPI制度,提升問責官員施政績效,以及公務員的積極性,重建一套有目標、有承擔、有成果的管治文化。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商界(第三)議員嚴剛

在「北部都會區」完成發展前,特區政府應與深圳市政府就推動港深口岸經濟帶發展先行合作,經濟帶覆蓋「兩灣一河(深圳灣、大鵬灣、深圳河)」,發展創科及服務等產業。

◆選委會界別議員陳曼琪

在民生、經濟、發展方面,強化與內地互聯網建設與接軌,利用好線上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做到規則對接,令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防止香港與國家各省市在互聯網上「失聯」。

◆選委會界別議員簡慧敏

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建議新一屆特區政府架構重組時,提升高層督導,由司長或副司長全面推進「大灣區發展」和「北部都會區」工作,要求每個政策局都有專班,主動做大灣區發展所需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工作。

◆選委會界別議員譚岳衡

發揮香港獨有優勢,配合「十四五」規劃綱要,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範圍。

公務員制度改革

◆選委會界別議員梁美芬

公務員制度中的優良之處需要保留,好的程序公義需要保存,但同時亦要「拆牆鬆綁」,並落區了解民情民意,提升效率。在行政主導下,希望立法會議員提出的好意見,日後也能成為管治團隊中的重要概念。

◆選委會界別議員陳凱欣

要求重組政府架構,檢視行政架構分工和職能,提升公務員工作能力,優化問責制。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

◆九龍中議員楊永杰

盡快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工作,才能令社會安定,經濟有穩健發展。

加強地區管治

◆九龍西議員梁文廣

完善「地區行政」與「基層社團組織」合作,完善有利民生的社區設施,讓市民透過使用該類設施,釋放平日生活上的壓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選委會界別議員黎棟國

特區政府應重建地區行政架構,與地區一起改善民生,在程序公義下,以結果為衡量施政成效的目標及標準。

經濟發展

◆商界(第一)議員林健鋒

香港需要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未來需要「拆牆鬆綁」,吸引更多人才、企業及資金來港,包括稅制及隔離政策的安排。

◆選委會界別議員李鎮強

特區政府應設定明確的抗疫指標與時間表,清晰表明疫情達到具體何種水平,措施會放寬或收緊,讓市民及各行各業能提前了解政策走向,及時作出反應。

房屋

◆新界西南議員陳恒鑌

應提出告別劏房的時間表,提出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等改善住屋問題方案。

教育

◆教育界議員朱國強

新一屆的教育局局長應由專業人士擔任,香港基礎教育需要反璞歸真,學生開心學習,改良升學政策,減低惡性競爭,全面推廣正向教育、生命教育。減少殺校,設立研究及規劃的部門,規劃長中短期目標及策略,加強大灣區的資歷架構互認,吸引更多人才來香港進修及發展,提升香港競爭力。

◆選委會界別議員孫東

教育生態長期得不到根本扭轉,是「人出了問題」,要確保重要崗位由德才兼備的人出任,否則「愛國者治港」會淪為空話。

交通

◆九龍東議員顏汶羽

政府多年前曾提出為九龍東建單軌列車及東九龍鐵路線,但至今日仍不見有關設施,惟該區工作人口和民居已翻了一倍,冀李家超能在政綱提出落實有關建設。

◆新界西北議員田北辰

公共交通票價機制應該調整至與通脹率一半掛鈎。

青年

◆選委會界別議員梁毓偉

建議設立青年發展藍圖,推出具體發展措施,以及執行細節情況。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