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悟居士,正職與玄學、術數無關,信奉藏傳佛教,自初中開始在「玄學發燒友」父親耳濡目染下接觸面相、紫微斗數、八字等知識,再經父介紹認識了教授佛法之恩師,除學習佛學之外,恩師亦傳他文王卦及陽宅風水至今35個年頭。2013年通過禪定,悟得前所未有的契悟,終明白了五行與際遇實相之間的關聯性,像石破天驚一樣,整合了一套獨一無二、與宇宙本體相應的禪悟姓名學,依此因緣,祈以公開部分千古未傳姓名學之奧秘,望有緣人得到裨益!◆facebook:禪悟—千古未傳姓名推命學

唐玄宗在平定太平公主集團,執掌全部大權後,國內仍然是經濟凋敝,吏治混亂。正當唐玄宗要勵精圖治的時候,河南一帶卻發生了一場特大的蝗災,蝗禍所到之處,莊稼蕩然無存。所以,宰相姚崇,其姓名五行組合是庚壬,快速上了一道奏章,並認為蝗蟲不過是一種害蟲,官民齊心,自可撲滅!不過,當然敵對意見非常多。

公元716年的煌禍,是年丙辰歲,蝗災嚴重的地區主要在河南和山東地區,而蝗災發生的五行天律將敘述如下:

癸 運 丙

    辰

   戊乙癸

       煌蟲

1)首先,無論是疫情肆虐的病菌,又或是蝗禍的蝗蟲,皆以木來代表,因為能代表一切生命的五行就是木,而在相對的概念上,甲木代表剛、大、強、惡的生命,而乙木就代表陰、柔、細、小、弱的生命,故在丙辰中的乙木就代表蝗蟲。

2)根據地點法,乙木正正代表東北方,而河南在中部相對的南方,就是丙戊。

3)而癸運則與戊合化火,有丙火觸發火局,火海一片,而乙木生火局,即煌禍發惡。

面對這樣嚴峻的局面,姚崇的處事風格如何?又如何撲滅此危機?首先,可從他的姓名總格的五行了解其行事的作風,庚金壬水,庚金行事主動出擊,絕不被動,而壬水則不愛束縛,靈活亦帶有大愛。那麼,他究竟如何處理此蝗災,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又如何,那就可從歷史的實證理解當時的情況:

當時,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下,玄宗決心先整頓吏治,任用賢人。由於先前武則天和韋后為了收買人心,用人不問才幹,大量任用官吏,導致官僚機構膨脹。於是,玄宗首先下令嚴格官員銓選制度、裁汰冗員,規定今後沒有戰功及別敕,吏部、兵部不得任命官員,消除了人浮於事的現象。

在整頓吏治的同時,他還起用賢臣姚崇和宋璟。姚崇在武周和睿宗朝已兩次入朝為相,素有「救時宰相」之稱。開元元年十月,玄宗召見姚崇,宣布任命姚崇擔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以為姚崇會大喜過望,但姚崇卻沉默不語,也不拜謝龍恩,心中好生奇怪。稍後姚崇才對皇帝說:「臣有建議十項,如果皇上不聽或者不實行它,臣斗胆冒死不接受皇上的任命。」玄宗頗感興趣,便讓他說來聽聽。姚崇逐一說出他的十項要求:實行仁政、不求邊功、不要讓宦官干政、減少百姓賦稅、不要再建造寺廟、以禮法對待大臣等。玄宗聽完姚崇的十項建議,鄭重承諾願意實行,接受了姚崇的建議,任命他當宰相。姚崇任宰相後,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把朝政治理得煥然一新。

正當玄宗勵精圖治的時候,河南一帶發生了一場特大蝗災。中原的廣闊土地上,到處都是成群的飛蝗。那蝗群飛過的時候,黑壓壓一片,遮天蔽日。蝗群落到哪裏,哪裏的莊稼就被啃得蕩然無存。災情越來越嚴重,受災的地區也越來越多。地方官吏向朝廷告急的文書,像雪片一樣傳到京城。

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認為蝗蟲不過是一種害蟲,處理得當,是可以治理的。只要各地官民齊心協力驅蝗,蝗蟲完全可以撲滅。

唐玄宗很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 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裏就在田頭將火堆燃起。等飛蝗看到火光飛下來,就集中撲殺,同時在田邊掘個大坑,邊打邊燒。 

各地官民發動起來,用姚崇的辦法滅蝗,效果很顯著,僅汴州一個地方就撲滅了蝗蟲14萬擔,災情緩解了下來。

可是,那時在長安朝廷裏有一批官員,認為姚崇的滅蝗辦法過去沒人做過,現在這樣冒冒失失推行,只怕會闖出亂子來。

唐玄宗見反對的人多,也有點猶豫不定。他又找姚崇來問,姚崇鎮定自若地回答說︰「做事只要合乎道理,不能講老規矩。再說歷史上大蝗災的年頭,都因為沒有採取好的撲滅措施,造成嚴重災害。現在,河南河北積存的糧食不多,如果今年因為蝗災而沒收穫,將來百姓沒糧吃,流離失所,那樣才危險呢!」

唐玄宗一聽蝗災不除,國家安全會受到威脅, 就害怕起來,說︰「依你說,該怎麼辦才好?」

姚崇說︰「大臣們不贊成我的辦法,陛下也有顧慮。我看這事陛下只管交給我來處理,萬一出了亂子,我願意受革職處分。」

由於姚崇不顧個人安危,只考慮國家的安全、百姓的生活,堅決滅蝗,各地的蝗災終於平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