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科研領域由男性主導的情況明顯,但黃秀娟不認為現時有這樣的情況,例如由她負責的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團隊中,有七成都是女性,包括科學家、教授和博士生,她們從事不同的科學專業,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例如加拿大、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而中大醫學院有六成醫學生都是女性,「我們主要是吸引不同才能的人,我覺得這樣才是最重要的,並不在乎男性或女性,性別並沒有關係。女性和男性的性格和才能各有不同,如果能互相配合都可以發揮優勢。」
女性注重細節 研究靠細心
不過整體而言,黃秀娟覺得女性較注重細節,「研究就是需要這樣,把每樣東西都看得很細心,是對是錯、應該走哪個方向,都要想得很周到,這是非常之重要的。」另外,她覺得女孩可能比較有耐性,可以接受到失敗後再接再厲,「但科研最重要的是永不放棄!世上已經有很多成功女科學家的例子,希望大家都要相信自己也可以成功。」
黃秀娟反而覺得現時的女性有很大的機遇,尤其是博士生可以投入進行研究和創業,因為現在的香港與十多廿年前真的很不一樣,這一刻對社會而言,健康是最重要,正是這個好時機,令政府投放很多資源將香港打造為科研中心。個人而言,黃秀娟覺得作為女性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有時需要「多任務處理」(multitasking),在照顧小朋友、關心他們的學業的同時,也要兼顧自己科研,「雖然並不簡單,但是絕對做得到。」
如何能夠做到樣樣兼顧,黃秀娟認為最重要是要有一位好的導師,不管是在研究還是個人方面,有一位「過來人」與自己分享經歷和心得,提醒自己避免重複犯一些可能的錯誤,這些都是十分重要且難能可貴的;因此她也十分樂意成為他人的導師,所以現時她是很多博士生的導師,除了指導研究與學業,也分享個人生活經歷,她舉例有女學生能做到兼顧家庭和育兒的同時,在事業上也取得成就,博士畢業後順利找到助理教授的工作,令她也感到欣慰。
黃秀娟寄語有志投身科研的年輕女生要有熱情和毅力 ,「因為在科研過程,尤其是對女性而言所面對的障礙和挑戰是非常的多,如果想做先驅者,要對自己的研發和科研成效有信心,先訂立目標,然後不斷嘗試跳出框框,才會獲得突破和成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