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浩 民建聯培訓委員會副主席 教聯會理事

第五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每日感染個案屢創新高,昨日確診數字高達1,161宗。面對如此幾何級數增加的感染個案,實在令人憂心忡忡。特區政府除了再收緊「限聚令」措施外,似乎沒有更好的方法遏抑疫情擴散。面對無比兇險的疫情,坊間有些評論和一些傳染病專家開始釋出「與病毒共存」的另類提議。這種所謂「與病毒共存」的「躺平」思想絕對要不得,香港現時仍需堅持「動態清零」,方可擊退疫情,否則香港市民一定會付上沉重代價。

香港目前沒有條件可以「與病毒共存」。面對第五波嚴重疫情,政府不再公布每宗個案詳情,並將竹篙灣檢疫中心改為接收確診輕症個案,將密切接觸者改為家居隔離等,在在說明政府面對個案急增,某種程度上已放棄早前嚴謹隔離政策,以至有些人提出不如放棄「清零」政策、「與病毒共存」的建議。事實上,香港目前絕對沒有條件可以「與病毒共存」。目前全港只有約八成的市民注射疫苗,遠遠達不到採取「與病毒共存」的西方國家九成人口接種的比率。而且香港長者接種疫苗人數偏低,8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低至22%,70歲至80歲長者接種率僅約50%,如果一旦「與病毒共存」,當每日有百多宗長者個案入院,勢必「逼爆」公立醫療系統。

再說新冠Omicron變種病毒,雖說病發時間短,大多病情較輕,但大家切勿掉以輕心。據政府衞生防護中心統計,感染新冠Omicron變種病毒入院者,其中八成病人的CT值均超過30,可見受感染者的病情非輕,更不必說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會有嚴重的後遺症。

現時香港對於抗疫有兩種意見,一是「動態清零」,一是「與病毒共存」。雖說現時疫情個案幾何級數上升,實現「清零」目標挑戰巨大,但是否要放棄「動態清零」,採取另一種被視為「躺平」的做法即「與病毒共存」的抗疫手段?早前已有內地防疫專家指出「動態清零」與「零感染」兩者的不同。「動態清零」指的是:及時主動發現傳染源;一旦發現病例,快速採取公共衞生和社會的干預措施;有效救治患者,防止輕轉重,減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簡單而言,「動態清零」不是不出現一例本土病例,而是當發現有本土病例出現的時候,快速撲滅疫情。這正正就是香港現時最需要採取的措施。

當然特區政府採取「動態清零」的背後,需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而市民面對越來越收緊的防疫措施,必定犧牲更多的自由與權利,但在權衡各種利弊與市民生命至上的因素下,「動態清零」仍是特區政府目前唯一有效的抗疫手段。堅持「動態清零」擊退第五波疫情,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全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