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調查發現,逾四成疫情下收入下跌的受訪市民曾借貸度日。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收入平均減38.3% 最高「度水」金額達40萬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近兩年,不少市民面臨失業或開工不足的窘局。一項昨日公布的調查結果發現,近四成七受訪市民疫情期間的收入下跌,平均減幅約38.3%,當中逾四成人因為收入縮水,要借貸度日,最高借貸金額達40萬元,更有育3名子女的中產爸爸因疫情失掉飯碗,卻不符資格申請綜援,加上欠下10萬元卡數,令原本是全職家庭主婦的太太亦需做兼職還債及幫補家計。進行調查的機構促請政府放寬綜援申請門檻,並建立失業支援制度。●香港文匯報記者 邵昕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年9月至10月透過問卷訪問598位市民,受訪者平均年齡38歲,家庭平均人數為4人,疫情前家庭平均收入3.82萬元。調查發現,疫情期間近四成七受訪者家庭收入下跌,低收入情況平均維持8.5個月,其中12.5%人的家庭收入減幅九成或以上。

在收入下跌的受訪者中,五成半人收入至今未恢復疫情前水平,其中以收入在5萬元或以上的高收入人士最嚴重,40.9%高收入受訪家庭收入至今仍低於疫情前的75%,較整體情況高出近一倍。

在收入下跌者中,71.9%受訪者需動用儲蓄應付日常開支,41%受訪者在疫情期間借貸度日,平均借貸金額為7.75萬元,最多者借貸40萬元,約90%人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等身心負面狀況。

中產爸不符綜援資格 碌卡度日

即使生計難以維持,成功申請綜援的受訪者仍是極少數,收入下跌人士中僅3.9%人申請,反而較多人借貸度日。基督教服務處政策倡導幹事吳偉明指出,不少在疫情期間收入大幅下降的市民,原為中產人士,疫情後他們因就業困難收入銳減,但即使想申請綜援,有時也未必合資格。

50歲的Ben與太太育有3名子女,疫情前他在一間跨國公司工作,月入3.5萬元,疫情失業後他曾從事保安員、維修員等工作,收入微薄,去年底終於在一間裝修公司擔任銷售工作,月薪約兩萬元。為節省家庭開支,他改租一個月租1.2萬元的單位,但月薪支付房租後所餘無幾,難以負擔一家五口的花銷。

在積蓄用盡後,Ben曾嘗試申請綜援但不符合資格,最終只能透支信用卡應付日常開支,一度欠下10萬元卡數。如今為還債,原為家庭主婦的太太亦不得不外出做兼職。

團體倡設失業支援制度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服務發展幹事譚嘉媛指出,今次調查顯示不少市民的財務問題,至今仍未能從疫情低谷中走出來,建議政府容許經濟困難的市民提取強積金應急,並有時限性地放寬綜援申請門檻,短期內協助市民渡過難關,又建議成立失業支援制度,讓未符綜援申請資格的短期失業或就業不足者,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基本收入,以助其專注求職或轉職,盡快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