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德國一位外交官的妻子,在巴黎拜訪朋友,看到朋友家餐桌上,大盤子裝着的豐盛菜餚時,她瞬間流露出一臉的詫異。隨即,她窘迫地說,現在喝咖啡的時候能不能多放一塊方糖,她都會反覆糾結,是不是太過奢侈了。

無獨有偶,同一時期,住在日本大阪的家庭主婦芽以子,也陷入了對生活深深的不安和恐懼。

前半生熱衷於用各種美食料理,帶給一家老小歡樂的芽以子,不得不接受米、肉、蔬菜、水果、燃料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需要實施按人頭配給制。甚至她最愛的白砂糖,也成為了緊俏的珍貴食材。為了能讓家人盡可能吃得飽,她輾轉從黑市高價買回來的一整包白米,因為鄰居揭發告密而被警察沒收。一向善良樂觀的她,忍無可忍之下,破天荒地站在街頭,當眾痛罵殘酷政府無視市民生計。

食物短缺造成的巨大困擾,讓這兩位不同國度的家庭主婦,承受了同樣的困頓焦慮和無助。造成這一切的元兇,就是她們同樣窮兵黷武侵略成性的執政當局。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極端天氣頻頻作怪,世界各地糧食歉收的情況相繼發生,糧食安全問題的陰影,又一次籠罩在地球村的上空。儘管農業部門的統計顯示,內地的糧食產量連年創下新高,但是對於保障糧食安全的注意力一直未有放鬆。繼今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反食品浪費法》,中辦國辦日前又出台了《糧食節約行動方案》,不遺餘力地通過多項強力的制度性安排,打擊食物浪費,保障糧食安全。

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歷史上多次遭遇過嚴重饑荒,所以,即便最普通的中國人,對食物短缺的警覺,也是異常地敏銳。本月初,商務部例行發文中的一句話,鼓勵家庭儲存一定生活必需品,引發了一場輿論和民間不小的波動。許多家庭開始迅速出擊,囤積了數量不少的大米、麵粉,以及泡麵、罐頭等物資。我遠在北方的父母,看到有鄰居整箱整箱往家裏買食用鹽,便有些坐不住地打給我,詢問鹽是不是開始短缺了,我們要不要也多買些備在家裏以防萬一?

父母一輩,以及他們的上一輩、再上一輩,都經歷過吃不飽肚子的饑荒年代。在內地改革開放基本解決全國民眾的溫飽問題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每天晚上只有親眼看見櫥櫃和儲藏室裏堆滿了食物,他們才能踏踏實實地睡個好覺。中國的執政黨為什麼那麼迫切地要解決國家的貧困問題,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來源於對食物嚴重短缺時的集體記憶。

「我那時餓着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覺得什麼樣的日子算幸福生活?」2020年全國兩會,國家主席習近平追憶往昔時,感嘆那時候鄉親們的心願,是從「不再要飯,能吃飽肚子」,到能吃上「淨顆子」,再到下輩子願望是「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

當年在陝西做知青時,習近平所在的延川是全省最窮的地方,缺吃少喝是常態。今年秋天,他回陝北視察工作,途經一片豐收在望的農田,便臨時叫停了車子,走去田間和正在勞作的鄉親們聊天。當聽到鄉親們說︰「日子好了,現在白麵、大米、肉都可以吃。」他深有同感地說︰「現在不是說稀罕吃白麵和豬肉了,反而有時候吃五穀雜糧吃得還挺好。」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取自田間地頭的治國理念,才是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的民生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