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宣布,內地首款「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設備在該院率先應用於臨床,成功救治了兩名危重心血管病患者,打破國外產品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圖為國產「體外膜肺氧合」(ECMO)應用於臨床。 受訪者供圖

西安交大醫院成功救治2危重患者 打破國外人工心肺核心技術壟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8日宣布,由該院與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聯合研發的內地首款「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設備(以下簡稱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日前在該院率先應用於臨床,成功救治了兩名危重心血管病患者。院方表示,此次國產ECMO在內地醫院成功應用於臨床,打破了國外產品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實現了國產重大醫療器械自主化研製的突破。

ECMO可應用於嚴重急慢性心功能衰竭及嚴重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救,被譽為救命神器。在具體醫療應用中,當ECMO運轉時,設備會先將患者靜脈血引出體外,然後經過特殊材質人工心肺旁路進行氧合,再將氧合後的血液輸回患者動脈或靜脈系統,暫時替代患者心肺功能,起到較長時間的心、肺支持作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ECMO逐漸為公眾所熟知,它是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與死神抗爭的有力武器,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兩患者術後病情平穩

此次國產ECMO臨床成功救治的患者A先生,經CTA(心臟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為A型主動脈夾層入院,在實施了升主動脈替換+主動脈弓替換+象鼻子技術後全身炎症反應劇烈,出現嚴重低氧血症,經過機械通氣治療氧合仍無改善,經與患者家屬溝通,給予患者進行VV-ECMO(靜脈到靜脈)治療,術後患者已清醒,血氧逐步改善,脫離呼吸機,實行清醒ECMO治療,後經病情評估成功撤除ECMO輔助治療。患者B先生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升主動脈瘤樣擴張、急性左心衰,入院後即進行氣管插管,進行主動脈根部置換術+二尖瓣成型術,由於心功能極差,術後停體外循環困難,經與患者家屬溝通進行了VA-ECMO(靜脈到動脈)治療,術後患者病情平穩,經病情評估成功撤除ECMO。

氧合器和離心泵是國產化難點

據介紹,目前世界上的ECMO設備主要來源於德國、美國、意大利等國家,其核心關鍵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設備及耗材價格昂貴。也正是因為這種壟斷和資源稀缺性,導致中國ECMO設備短缺,是衞生健康領域名副其實的「卡脖子」問題。為了徹底擺脫這種受制於人的窘境,近年來,內地很多醫療機構開始在研發上紛紛發力,經過此次疫情,加大資金投入和研發力度,推動以ECMO為代表的高端醫療救護設備國產化,成為不少業內人士的共同呼聲。

根據此前報道,ECMO的基本結構包括血管內插管、連接管路、離心泵(人工心臟)、氧合器膜肺(人工肺)、傳感監測系統等,核心部分是氧合器和離心泵,分別起人工肺和人工心臟的作用,是國產化的難點。上下游產業鏈不協同問題也較為突出。ECMO的研發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多個重要技術和零部件。全國醫用體外循環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顏林表示,近年來,國內一些企業已投入資源對ECMO產品進行研發,但比較分散,沒有形成合力。此外,由於ECMO的使用有可能會引起出血、栓塞、感染等併發症,即使是適用症範圍內,也需依據個體情況而定,所以醫護人員使用也較為慎重,市場容量相對較小。

新冠疫情期間加大研發力度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團隊已從事ECMO臨床應用及相關研究超過20年,團隊是國內最早開展ECMO臨床工作的單位之一。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閆煬教授表示,自己在2003年非典期間接觸到ECMO設備,當時科室的同事都認為這個新設備能更好地用在病人身上,所以就用來救治一些非典病人。後來,大家逐漸主動開始推廣設備,讓更多的患者認識到這個設備真的是可以用來救命的,同時醫院也開始了國產ECMO設備的研發。「疫情期間,醫院加大國產ECMO研發力度,今年開始臨床,就是希望未來用國產設備將ECMO價格降下來,能讓更多的重症患者得到生存下來的機會,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