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輝 (右) 表示,可仿傚外地利用水體轉化為浮動休憩空間,以縮小填海規模。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在交椅洲填海興建1,000公頃人工島的「明日大嶼」計劃討論終有眉目,環境諮詢委員會昨日就中部水域人工島的顧問研究進行討論,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向環諮會提交的文件指,人工島會以「城郊共融」為理念,由排水渠至廢物管理,亦會加入智能、碳中和等元素,同時配合港府2050碳中和願景。因項目龐大,研究團隊決定把項目分成三份環評報告遞交,包括人工島填海的影響、連接港島與北大嶼山的交通、人工島上建設的影響,料在本月內遞交環評研究概要申請。

香港特區政府今年6月中批出價值約2.2億元顧問合約,就鄰近交椅洲約1,000公頃的人工島填海工程進行詳細規劃及研究,以及連接人工島的優先道路和優先鐵路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預計3年半內完成。土木工程拓展署、規劃署及顧問公司人員昨日出席環諮會會議,聽取委員意見。

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會後表示,委員們大致支持項目,認為可中長線解決香港土地短缺及房屋供應不足問題,提升市民居住環境及製造更多就業機會,但如此大型基建項目,無論在工程技術、財務安排及環境保護上均需面對很大挑戰,相關部門承諾會就每個階段的進展與環諮會緊密磋商。

他表示,委員非常關注填海的規模,認為若科學數據顯示,相關規模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應將填海規模縮小,這是一個「可加可減」進程,必須平衡發展和保育的需要,不只彌補生態的影響,同時希望在保育方面有所提升。

委員們認為必須優先進行填海對環境生態影響的環評,之後才展開有關人工島本身發展以及連接人工島主要交通幹道的環評,才能確保工程不會令環境生態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