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全面準確地闡述了中國的民主觀。習近平指出,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應該由外部少數人指手畫腳來評判。習近平並以「八個能否」為標準闡釋民主問題。說到底,民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任何能夠為民造福、維護繁榮穩定、安定團結的就是真民主,相反只視民主為手段,以民主之名挑動社會分裂內耗,製造攬炒的就是壞民主。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就是將民主回歸初心,回到民主是為了民生、實現良政善治的正軌。完善選舉制度是香港的民主進步,也是港人對「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自信。

習近平稱,「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於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這正點出了中國傳統的民主觀。民主不是西方專利,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衍生出成熟的民主觀,這個民主就是以民為主的民本思想,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這種民本思想的體現。

民主關鍵在於人民當家作主

但西方的民主卻與中國不一樣,西方講的是一種形式民主,主要體現是投票制度,但西方民主最大問題,就是民主只是通過投票體現,投票之後人民卻沒有機會參與決策、監督,人民投票之後就不能再當家作主。這樣的民主是形式重於實質,有民主之名而無民主之實。正如習近平所指,「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只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後就毫無發言權,只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後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相反,中國式的民主卻是一種實質的民主,一種「全過程民主」,習主席指出,「我們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既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也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防止出現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後無人過問的現象。」這種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民主觀,及後逐步完善成現時的「全過程民主」,不但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更是針對性地汲取西方民主的失敗經驗,作出了修補和完善。

中國式的「全過程民主」,既重視民主選舉、過程民主,更重視實質民主,在整個治理過程中充分體現「人民作主」,體現社會整體利益。西方民主卻只重視形式、只重視投票,但不重視對國家利益的維護。政客為了當選,往往只重眼前不理長遠,一味大開期票,導致國家債務纏身,缺乏長遠規劃。在西方的「金錢政治」下,民主更被利益集團控制,通過政治獻金等控制政黨,所謂人民當家作主根本無從說起。

完善選制彰顯香港民主進步

中國式民主不只重視民主的過程,更重視民主的實質,民主是為了良好管治,為了讓人民當家作主,為了人民的福祉。所以,中國式民主在制度上更重視協商參與、更重視各界都可以均衡參與管治、更重視良政善治。習近平在講話中用上「8個能否」去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和有效,包括: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這些其實就是中國式民主的標準和要求,也是有別於西方的民主之路。

香港完善選舉制度,正是汲取了中國民主發展的養分和精髓,一方面提升了香港民主的品質,通過擴大選委會規模,調整了界別組成,優化了產生方式,使選委會更具廣泛代表性,更好體現均衡參與,更能代表香港社會整體利益,更能體現「一國兩制」特點;由選委會選舉產生行政長官候任人和部分立法會議員,使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在選民有共同基礎,有利於促進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順暢溝通、良性合作,為良政善治提供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在選舉上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讓反中亂港者出局,讓香港擺脫泛政治化、內鬥不斷的局面,從制度上確保管治者都是愛國愛港,為了香港整體利益服務,而不是懷有異心,甚至甘當外國勢力棋子。這樣的民主制度真正體現選舉目的,有利於為民造福,民主就是為了民生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