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師:單位不宜居住 全幢結構恐出問題
「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近日兩度打風,本港多地劏房出現滲水、漏水現象,不少住戶苦不堪言。有劏房天花集聚大量雨水,不堪重負下石屎剝落,大量積水和磚塊散落一地,險些釀成災禍;有劏房在連續多日的雨水侵襲下牆面滲水嚴重,牆紙開裂,脫落的牆皮隨風飄滿整間屋。有工程師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有關破損涉及單位的主力結構,已不適宜居住,倘同一大樓的其他單位亦有同樣情況,更可能反映整幢大廈結構有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邵昕、文森
日前「獅子山」吹襲期間,本港降雨量猛增,居住在深水埗一頂樓劏房的唐女士一家,就經歷了「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日子。唐女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她居住的大樓天台積水嚴重,大量的雨水沿着燈管流入家中,客廳地板積水橫流,擺放該處的衣物亦被全數打濕。由於燈管通電有危險,唐女士一家惟有暫時切斷客廳電路,等待天晴再處理。
唐女士:牆皮滿屋飄
尚未修整,颱風「圓規」又來襲。這次雖未致漏水,但連續多日的降雨,令她家中牆壁滲水嚴重,原本用於固定牆體的牆紙失去黏性裂開,露出斑駁的牆面,嚴重剝落的牆皮隨着狂風在家中四處飄蕩,「桌面、地板,整個家中都是牆灰,每日要清掃無數遍,但一會又有新的牆灰掉下來。」
唐女士說,搬至現今單位兩年多,房間滲水、漏水情況一直存在,幾乎每半年就需要修整一次,早前更出現過電閘位置漏水的現象,讓唐女士一家憂心不已,然而聯絡房東時,卻往往要拖上幾個月才能得到處理。唐女士坦言,並非沒有考慮過搬家,「但各處租金都貴,且劏房漏水是通病,擔心換一間亦是同樣情況。」
唐女士一家去年開始輪候公屋,對她而言,申請到公屋是改善居住環境的唯一辦法,「身邊不少人等十年八年都沒有結果,希望政府能夠加快速度,讓我們能有安居之所。」
關女士:天花突剝落
家住西灣河的關女士前晚突聞巨響,起身一看發現家中天花板石屎剝落,大量積水混合磚塊散落一地。關女士昨日在接受《點新聞》訪問時指,家中滲水問題由來已久,近期多次打風,夾帶大量雨水,懷疑假天花因積聚雨水後不堪重負而剝落。她回憶事發經過直言很害怕,「整晚沒睡好,若事發在白天,後果不堪設想。」
關女士居住的房間不足100方呎,但每月租金加上水電將近7,000元,佔她收入的一半,還要供兒子上學,生活艱苦。劏房環境惡劣,關女士輪候公屋逾4年未有結果,是次遭此橫禍,惟希望能盡快上樓,改善生活環境。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陳健碩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單看關女士住所的相片也感驚心,因為石屎剝落、鋼筋外露之處為單位的橫樑,是單位的主力結構,故單位目前已有結構危險,不再適宜居住。他建議檢視同幢大廈其他單位,「如果有好幾個單位都有同樣問題,咁可能係成幢大廈結構出了問題。」
他認為,這些單位的問題源於滲水:「滲水令到鋼筋生銹、氧化,鋼筋密度增加,逼爆啲石屎。」他表示,補救方法是擦走鐵銹,然後補上質量較好的石屎,工程費用在1萬元內,惟先決條件是必須解決到滲水問題,否則滲水再令鋼筋生銹、氧化,「補幾多次都無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