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亨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英勇奮鬥來實現。」

孫中山先生主張「振興中華」,如今國家已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也消滅了極端貧窮。這些成績,證明現在國家比任何時間都更接近民族復興。作為香港人,應該趁此機會了解辛亥革命的意義,將民族復興的情懷薪火相傳,並且為國家貢獻所長。

如果要把「振興中華」的百年奮鬥過程鋪陳,首先要提到,香港於偉大的愛國事業從不缺席。1895年,孫中山先生與一眾志士於香港成立興中會,到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香港籌劃和組織廣州黃花崗起義。新中國成立後,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空前構想,香港在1997年回歸祖國,絕對是「振興中華」舉措的重要一步,為兩岸實現和平統一起了示範作用。

到2021年,習近平主席說,「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上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後,習主席發出賀電,強調過去兩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良性互動的成效有目共睹,在當前台海形勢複雜嚴峻下,期望兩黨堅持共同政治基礎,為台海謀和平,為國家謀統一,為民族謀復興。雖然歷史總是跌宕起伏,但大家終究堅守「一個中國」原則。有了這個共同語,兩岸和平統一總有一天可以實現,全國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的目標也是指日可待。以香港為例,回歸後雖經歷了沙士和多次國際金融危機,但正是由於香港已回歸了祖國懷抱,受惠於中央提供的國策支持,使經濟民生得以強勁反彈,足見國家是香港最強大的依靠。

香港社會應趁辛亥革命紀念日做好愛國教育,增進尤其是年輕人對於當代中國的認識,進一步強化國家認同;同時,隨着中央出手完善選舉制度,「愛國者治港」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相信包括新任選委在內的特區管治團隊,將堅守「一國兩制」事業,在實現良政善治的過程中,展現出愛國者應有的抱負、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