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獲政府醫療衞生研究基金的新一輪撥款,資助5,500多萬元開展新研究項目。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早前宣布批出第三批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撥款,支持本地大學進行新冠疫情相關研究。其中獲資助5,500多萬元的理工大學昨舉行發布會,講述其兩個新研究項目,重點將擴展至社會心理行為反應、公眾精神健康、康復者功能恢復、預防感染的公眾教育等,為香港的疫後復原階段作好準備。研究團隊希望提高少數族裔、慢性病患及其照顧者、小學生等群眾的健康素養和疫苗知識;又擬通過開發密切接觸者追蹤系統、診斷和預後生物標誌物、智慧健康平台等,保障社區安全。

理大護理學講座教授及護理學院主任莫禮士負責的「以社區為本參與性研究模式降低2019冠狀病毒病在香港的風險:社會和行為干預措施之開發及評估」,和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及副系主任文偉光負責的「預防、保護及促進方法作為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和促進患者康復的創新而有效的策略」,兩個項目分別獲得約2,760萬元及2,827萬元資助,10月1日起將開展研究。

邀少族自導自演拍防疫片

莫禮士介紹指,項目是以「社區為本、大眾參與」模式設計活動,共設5個研究,其中一個是以小學生為對象,運用虛擬實境遊戲提供教育干預方案,強化他們遵從手部衞生和咳嗽禮儀,認識及早檢測的重要;另有一個是以少數族裔、照顧者、慢性病患者為對象的電子健康素養活動,透過英語、印尼語、印地語、尼泊爾語、烏爾都語和粵語開發防疫視頻,希望大眾能從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獲取可靠信息。

負責上述電子健康素養研究的聯合首席研究員梁綺雯表示,研究將邀請少數族裔自導自演,以上述6種語言拍攝8集防疫影片,「嘗試用他們的語言、角度去表達」。這研究為期兩年,預計首年會做好影片,翌年邀請150名無接種疫苗的少數族裔,分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測試,了解影片成效。

藍牙識別位置 加快追蹤工作

文偉光分享指,其項目分5大主題,包括開發自動追蹤的人工智慧平台,透過於室內安裝藍牙信標,以識別佩戴信標設備者的位置,了解參與者之間的接觸史,一旦有疫情可加快追蹤工作,作出更有效隔離等後續工作。團隊期望邀請20間中小學和20間安老院舍參與。

至於去年獲批第二輪醫療衞生研究基金疫情研究資助的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昨亦講述其變種病毒傳播項目的進展,他表示,研究旨在追蹤及阻截病毒傳播鏈,下月會開放「感染地圖」予公眾查閱,以了解各區有否傳播鏈存在,「若不幸有第五波(疫情),就可以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