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馬來西亞,也許你會先想起旅遊,當中,海島度假熱門地沙巴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大自然資源,但其實沙巴的文化歷史背景亦同樣值得我們留意,這也成為了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家于一蘭(Yee I-Lann)的藝術創作題材。最近,南豐紗廠展出了她的織墊、攝影等作品,她以作品述說東南亞群島的現代歷史及其殖民統治的過去,記錄了她對該地的回憶和感受,並呈現東南亞多元種族文化。●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美婷
南豐紗廠CHAT六廠現正舉行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當代藝術家于一蘭在香港首個個人展覽--「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展覽期望通過作品、開放式舞台表演體驗等,多角度解構歷史敘事,展現馬來西亞沙巴人民的生活及東南亞的地緣政治歷史中因多元種族而形成錯綜複雜的文化身份。CHAT六廠執行董事及首席策展人高橋瑞木表示︰「于一蘭的創作彰顯了藝術的抗逆性所帶來的人和社群的團結,兼容正統歷史敘事的社會政治氛圍與個人和地區性的卑微勝利。」
玫瑰色的人像照片牆
甫走入展覽場地,一幅人像照片牆尤其矚目,這是帶框照片作品《透過玫瑰色濾鏡》,掛在牆上的照片是於馬來西亞馬六甲的百佳影社中拍攝,百佳影社由一對華僑夫婦於1959年創立,其相貌亦在作品上展現。昔日相機設備價格高昂,人們若要拍照留念大多會到影樓拍攝,于一蘭和影社合作,從1977年至1982年間拍攝的底片檔案庫中挑選照片,然後她對照片進行索引編輯,使整個攝影影像成為百科全書般的圖像。這些人像照片背景大多是運用了玫紅色的布幕,在把照片集合一起後遠看猶如加上了玫瑰色濾鏡般,作品展示出馬來西亞種族多樣性及個體獨特性的特質,更展現了集體記憶。
于一蘭嚴謹審視影像生成及物料性質,精心挑選作品的物料及應用的技術。回應CHAT六廠原身為紡紗廠的歷史,于一蘭展出的作品強調了紡織品的重要。在現場不少得于一蘭的紡織作品--織墊,細看下會發現她的系列作品《TIKAR/MEJA》上,每張長方形織墊上均加上桌子圖案。「Tikar」在馬來語意指墊子,色彩繽紛的織墊深深植根在沙巴等地區圍繞的蘇祿海。原來墊子在以往當地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擔當着飯桌、睡床、公共聚會用品等多重角色。「Meja」在馬來語意指桌子,在此作品系列中,于一蘭利用桌子和書桌的圖案象徵父權統治,另一方面由女性製造的墊子代表着女性製造具有平等主義的物品。
矚目的粵語歌詞織墊
織墊作品《對你愛愛愛不完》中織上了十首廣東流行曲歌詞,于一蘭抽取每首歌中最耳熟能詳的部分歌詞,組成一首如長詩般的作品。《對你愛愛愛不完》是CHAT六廠為是次展覽的委約作品,1960至90年代間,廣東流行音樂在東南亞掀起熱潮,並遍及馬來西亞華人以外社群,這件織墊展示了香港和馬來西亞之間超越彼此殖民歷史的跨文化影響,直指本地文化和生活方式。這作品進一步邀請觀者思考主流的同質文化,對比不同族群同處一個文化空間的共同經歷。
《三扇漂浮著的百葉窗》展示出織匠們對傳統工藝極限的挑戰,他們運用編織技巧把平面的織墊加上看似立體的百葉窗圖案,觀者從左步移至右可欣賞到織墊上圖案的變化,作品上三扇漂浮着的百葉窗同時意味着法國羅浮宮,它在建立世界藝術史上發揮了核心作用。
離開了展覽場地,在紗廠坊的中庭位置展示了兩張在半空懸掛的大型手工織墊《我的家園#002》、《擁有號碼的織墊》,在地上展示的織墊《表情符號織墊》也會充當與公眾互動的舞台,在展覽期間,觀者可在此欣賞到本地藝術文化團體和藝術家之表演。
展覽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種學織文
日期:2021年9月1日至11月7日
地點︰荃灣南豐紗廠CHAT六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