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VR技術展示劏房居住環境。 手機截屏
●間築社總幹事游嘉樂 攝影:尉瑋
●《盒子物語》App 手機截圖
●藉由AR技術,可立體呈現劏房空間的分割。 手機截屏

住在劏房中是怎樣的體驗?許多人大概無從想像。

本地團體間築社參與藝發局「Arts Go Digital」計劃,設計出融合電子繪本與VR、AR技術的互動應用程式,讓公眾,特別是小朋友走進劏房、了解劏房。●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間築社是本地註冊慈善團體,一直以來致力於從建築與室內設計的專業出發,幫助貧困家庭,特別是小童享有基本生活空間與衞生環境。團體之前也積極開展社區藝術與教育活動,將貧困家庭與社區連接之餘,也讓公眾了解香港底層階級的居住環境。之前,間築社曾參與過藝發局的「小小建築師」項目,向小學生們介紹建築師的職業與願景,也鼓勵他們從生活出發,發揮創意運用空間。這次參與藝發局的「Arts Go Digital」項目,則融合科技元素,讓公眾聚焦劏房議題。「疫症之下,很多活動公眾可能參與不了,那就在網上展開,讓參與者或者街坊認識多一些關於劏房的環境。」間築社總幹事游嘉樂(Frank)說。

故事+遊戲 展開劏房冒險

團隊打造出名為《盒子物語》的應用程式,使用者可經由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App後進入。整個內容包括三部分:互動繪本、VR空間體驗與AR居住簡介。其中互動繪本部分乃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探索劏房的空間。使用者將化身為卡通熊仔,跟着新朋友「小光」回到他黑暗狹窄的洞穴(家),開始一系列探險。

現實中的劏房幽暗逼仄,居住環境惡劣,令人卻步;而在繪本《這是我的家》中,為了吸引小朋友們探索劏房,設計者們使用柔和的色調,加入許多幻想元素與互動遊戲,將進入劏房想像為一次深入森林的探險之旅。其中不乏許多有趣的創意,例如劏房空間狹小,充滿雜物,就連走道都經常被雜物阻礙。小朋友就需要玩撥開樹葉及躲貓貓的遊戲,來找到「山洞」及「城堡」的入口。又例如劏房中常見的碌架床,被想像成建在高山上的城堡,路途上布滿小蛇,要避開才能往上爬。而因為沒有固定學習的地方而要窩在床上做功課的姐姐被想像成高冷的公主。「劏房中最常見的就是碌架床,這些床要去上層,樓梯往往都掛滿了東西的,要上去就要不停遷就,好像要避開蛇一樣。」Frank說,設計團隊花了很多心思從有趣與夢幻的角度去展現在劏房中生活的細節,「又比如劏房中容易滋生昆蟲和細菌,我們有一些街坊就有虱患,因為堆積的物品太多了,於是小朋友們就要嘗試在遊戲中去打死這些虱子。」到了吃飯時,開放式的廚房讓整間房間充滿熱氣和各種味道,猶如火山爆發,小朋友們要跑到雪櫃中的「北極」降溫;而劏房中的「省位利器」——可伸縮的摺板枱,則被描繪成張開翅膀的大鳥,吃完飯就「飛」走了。

充滿童趣的描繪,是設計者們試圖從小朋友的角度來看生活。而難得的是,在夢幻想像的間隙中,也適時地插入文字,來介紹劏房的不同現實面向。例如碌架床時常同時兼作睡床、儲物櫃或者沙發,劏房家庭中的子女通常沒有空間溫習,於是只能窩在床上做功課,對發育中的孩子來說不利於骨骼成長;又比如劏房沒有間隔,爐頭經常就在床的附近,甚至有時是「廚廁共生」,可能煮飯的時候馬桶就在旁邊。開放式廚房帶來的熱氣充斥、各種氣味混雜,平時只能打開門和風扇來散熱通風,由於冷氣昂貴,對很多住戶來說,唯一有涼意的恐怕就是雪櫃了。「我們嘗試用故事繪本的形式去講這些環境。」Frank說,「對象主要是小朋友,特別是不是住劏房的小朋友。很多時候他們不知道香港還有另一些人是住在這樣的房子裏的,因為貧富差距都有很大距離。」通過《這是我的家》,他希望可以讓小朋友們從感受開始,去了解這種在自己生活經驗外的居住空間。

VR+AR 立體呈現劏房環境

除了電子繪本,《盒子物語》也融合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的技術來展示劏房的居住環境與發展歷史。在「VR空間體驗」部分,設計者們融入了真實個案,將現實拍攝的劏房相片和繪畫的公仔相融合,來讓使用者走入劏房。打開App,使用者可以戴上VR眼鏡來探索周圍,但就算沒有眼鏡的裝備,直接用手機看也可以獲得不錯效果。每個真實個案都由不同的背景與家庭組成,雖然都是居於劏房中,他們的空間環境亦呈現出不同特點。使用者點進去每一個真實個案的空間後,不僅可以聽到旁白介紹,也可以「周圍張望」,真正身臨其境般置身在劏房中,感受到環境的逼仄。「這些街坊的真實個案,可以讓公眾知道他們的居住環境,通常一個廳或一個房,就已經是三四個人的整個家庭的住所。」

到了「AR居住簡介」部分,則梳理劏房發展的歷史。使用者用手機相機對準展示卡圖像,便能觀看立體的AR影像,生動地展示工廈、唐樓、籠屋、私人樓及寮屋等不同空間是如何被切割成劏房的。「比如這是一個600呎的單位,如何變成四五個分隔單位,現在就用立體的形式展示出來。希望不只是香港的使用者,而是其他不同地方的使用者也可以經由這個App知道劏房的空間是如何分隔的。」

Frank說,現在科技發展越來越成熟,VR或者AR技術的運用將會越來越普及,間築社亦希望通過這個project,將這兩種科技的體驗帶給觀眾和使用者,進而更好地去展現主題。在做整個劏房計劃的過程中,他坦言最困難的就是和負責App設計的團隊去磨合。「畢竟我們專業不同,我們是建築方面,他們是IT方面,有很多地方要去學習,去磨合。開始的時候,我們提供一些3D建模和相片、圖畫等,他們就如同膠水將這些元素黏合在一起。裏面我們也做出了很多取捨。比如有時我們想得比較幻想,覺得繪本中的互動遊戲可以更多,但是礙於成本和時間,就不可能有太多的嘗試,因為畢竟做一個App是需要很多的測試和debug,所以有很多部分我們要做出妥協,去進行簡化。」

香港是光鮮亮麗的國際都市,但在高樓廣廈後,仍有大量的人生活在惡劣的居住環境中。對於那些住在劏房中的孩子來說,家也許就如洞穴,是黑暗的盒子。去了解與關注這一現實,也許可以從《盒子物語》的體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