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科技年代下民眾追求私隱,在近年催生不少以保密為賣點的即時通訊程式,例如Telegram、Signal等;不過加密技術同時引伸犯罪問題,其中Telegram便被香港黑暴分子利用,進行秘密聯絡及散播煽暴訊息。網絡情報公司Cyberint近期的調查亦發現Telegram成為網絡罪行溫床,不少網絡罪犯利用Telegram,買賣及分享網絡攻擊獲得的數據,包括網站登入密碼和信用卡資料等,由於使用上更方便及功能完善,令Telegram成為一個新興的暗網,更易避過執法人員監視。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文佑
Telegram在2003年上架,除可以讓用戶創建「頻道」,一次過向大量用戶廣播訊息,亦可建立不同的公開和私人群組,發送及接收數據較多的文件等,根據Telegram所指,程式目前有超過5億名活躍用戶。
Cyberint與英國《金融時報》合作調查Telegram的網絡犯罪問題,並在昨日發布報告。據Cyberint的網絡威脅問題分析師薩姆拉解釋,Telegram的加密通訊服務,在不法分子之間愈來愈受歡迎,用作詐騙及出售偷竊所得的數據等,使用上較暗網更方便。
外洩密碼
可侵Google雅虎
例如黑客常用「Email:pass」、「Combo」等字眼,代表偷竊得來的電郵及賬戶密碼,Cyberint發現此類字眼在Telegram出現次數,在過往一年上升3倍,達到近3,400次;一個名為「combolist」的頻道則有超過4.7萬名訂閱用戶,黑客便在頻道上出售或直接公開外洩的賬戶及密碼,如其中一個標題為「Combo List Gaming HQ」的帖文,便提供30萬個電郵及密碼,聲稱可用作入侵Minecraft、Origin、Uplay等電子遊戲平台,其餘帖文還涉及Google、雅虎等更常用的平台。
調查亦指出,Telegram上流傳的有問題數據除了電郵或密碼外,還包括信用卡資料、護照副本、銀行賬戶驗證資料等金融活動數據,網絡罪犯亦會分享用作網攻的軟件,以及網攻方式等。
暗網流傳群組飆至逾100萬個
與此同時,暗網上流傳的Telegram群組或頻道連結亦愈來愈多,從去年的17萬個急增至今年逾100萬個,意味黑客傾向指引用戶採用Telegram,作為新的「資訊傳播中心」。
另一網絡安全公司vpnMentor在今年較早前發布的報告同樣發現,在Telegram找到過往網攻事件中外洩的數據,牽涉facebook、市場軟件供應商Click.org、交友網站Meet Mindful等。vpnMentor認為,黑客無法在傳統暗網找到買家,因此選擇在Telegram公開分享,Telegram的網絡罪行愈來愈猖獗,不過其中一部分用戶的技術不如暗網用戶成熟。
薩姆拉直指,網絡罪犯逐漸改用Telegram的其中一個原因,是Telegram的加密技術讓用戶可保持匿名,同時程式在使用上更方便及功能更完善,且相比傳統暗網,被執法人員監視的機會較低。
至於其他提供加密技術的通訊程式,Cyberint解釋,由於WhatsApp仍會披露用戶的電話號碼,故令黑客卻步,至於Signal的運作規模則較小,用戶主要仍用作認識的親友聯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