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騰華認為,香港具有讓跨國公司開拓商機的固有優勢,不會被輕易取代。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港疫下數據逆流而上

邱騰華:與前海結合必互利共贏 助跨國公司拓商機地位難取代

中央政府日前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方案」),為香港帶來嶄新發展空間,但同時有聲音認為前海將對香港構成挑戰。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前海過往11年來一直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其政策亦盡量緊貼香港情況,因此前海以至深圳與香港的結合都必然是互利共贏、並駕齊驅。面對毗鄰國家或城市的競爭,他認為香港具有讓跨國公司開拓商機的固有優勢,不會被輕易取代,但要鞏固原有的地位,香港就必須主動了解國家策略,把握機遇。●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浩賢

深港合作並非新事物,但「前海方案」出台後,外界都紛紛探討前海發展會為香港帶來什麼機遇和挑戰。邱騰華在訪問中表示,若將前海放在深圳過往40年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十四五」規劃以至未來百年復興的層面來看,都是一脈相承的。

前海11年前政策已緊貼港況

他指出,正因為香港作為國內多元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過往才能與深圳形成雙城發展,同時前海在11年前奠定時,其政策已緊貼香港情況,因此前海以至深圳與香港結合必然是互利共贏、並駕齊驅。前海和深圳的發展亦不可能脫離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重要建設,所以從國家觀點來看,「前海方案」以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帶來莫大商機。

國家「十四五」規劃設專門章節謀劃香港未來發展藍圖,包括提出支持香港參與、助力國家全面開放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打造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邱騰華表示,香港早在中央多年前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就已經清晰明白自己的定位,即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重要節點地位。

他認為,香港的外貿活動不僅帶動區內發展,也能在國家繼續開放時發揮作用,「國家在推動『雙循環』時,香港的角色不僅沒有弱化,反而更能利用『一帶一路』的重點走出去,這亦包含很多國家賦予我們很獨特的責任和功能,例如一些很大型的跨國基建項目,需要很多融資或專業服務,這都是香港可以發揮的。」

上海市政府早前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的通知,被外界形容雄心勃勃,外界亦憂慮新加坡會動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被問到香港該如何面對毗鄰國家或地區的激烈競爭,邱騰華坦言,香港從來都是在競爭中成長,且不止與一個城市競爭,香港必須在國際環境中展示自身優勢,尤其是國家在憲制上賦予香港獨特的經貿地位。

資金人才續匯聚香江

他認為,香港還有不少獲國際認可的固有優勢,例如現時不少外國企業都可以直接進入內地城市,但至今每年仍有9,000多家境外公司堅持以香港作為立腳點,設立總部或辦事處。他說不少外國商會於香港設立的團隊都會服務兩地市場。雖然去年受疫情影響,但香港於2020年吸納的外來投資額仍位居全球第三,僅次美國及內地,可見資金和人才都會匯聚香港。

「有一點很特別,外國人可能較我們更重視香港和大灣區。」邱騰華說,做生意不僅是投資,很多跨國活動都需要一個適合交易、簽約和融資的地方,香港除了是國際間備受認可的專業服務地區,亦能協助跨國企業開拓大灣區的商機,「香港正好可以發揮這些條件,而這些條件不可能被一個普通城市取代,但要鞏固這個地位並不是只坐在這裏就可以,必須善用自身優勢去比拚,亦要主動爭取,了解國家策略,從而找出我們可以獲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