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4個新定位,包括支持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邱騰華指出,隨着國家對知識產權和專利註冊的要求提高,及國際愈趨關注文化產業,這兩個領域對專業服務的需求勢必持續增加,又透露特區政府擬增加相關部門人手做好準備,及在知識產權和專利註冊等法例完善上急起直追。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早前發表報告,中國內地於2020年的國際專利申請數目達68,720項,較2019年增長16.1%,是繼2019年超越美國後再度蟬聯榜首。邱騰華在訪問中指出,近年國家對知識產權和專利註冊的要求很大,香港作為國際經貿中心,具備良好的專業服務和法律條件,尤其深圳和其他毗鄰香港的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大量科創企業,都很重視其科創專利的法律保障,香港正好能夠提供所需服務。
2019年12月,特區政府設立原授標準專利制度,讓創新者可於香港尋求最長達20年的標準專利保護。邱騰華形容這是新的起步點,香港必須急起直追。過往,由於立法會拉布,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法例修訂兩度被拉倒,因此在完善選舉制度後必須爭分奪秒,完善相關法例。
邱騰華還透露,特區政府未來會增加知識產權署的人手,並增添對專業服務的需求,包括涉及專利或知識產權登記的檢測認證服務和法律服務等。
在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方面,疫情下全球不少藝術展、拍賣會等實體活動被迫取消,香港卻逆流而上。邱騰華指出,香港在全球藝術市場的佔有率,由2019年的17.5%上升至2020年的23.2%,成為世界第二大當代藝術拍賣中心。不少他接觸過的業界人士都認為,這現象絕非曇花一現,而是可持續的發展方向。未來,特區政府會做好西九文化區和藝術拍賣中心的工作,吸引更多藝術機構在港設置展示廳和畫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