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炳鴻表示,葵涌貨櫃碼頭目前的閒置用地達三四成,可將之整合並組裝約5,000伙貨櫃組合屋。圖為葵涌貨櫃碼頭。 資料圖片

香港發展研究基金建議利用葵涌貨櫃碼頭閒置用地,以及屯門內河碼頭設立貨櫃組合屋,其實早於2018年的「土地大辯論」已提出上述建議,惟若要在貨櫃碼頭建屋,需要處理相關的環境保護問題,比如船隻航行、裝卸貨櫃和貨櫃車出入所帶來的噪音問題;船隻和車輛運作排出的空氣污染等,該建議最後也不了了之。據了解,碼頭閒置用地現時主要用途是擺放以備不時之需的「吉櫃」,有貨運界人士認為只要在其他地方,覓地建立類似「物流園」的用地重置「吉櫃」,重新規劃貨櫃碼頭用地,整合閒置用地來建屋並無不可。

葵涌貨櫃碼頭全年總處理能力超過1,800萬個標準貨櫃,惟據資料顯示近年使用量呈下跌趨勢,當中去年的吞吐量超過1,400萬個標準貨櫃,相較2010年高峰期,當年全年吞吐量超過1,700萬個標準貨櫃,可見該碼頭的吞吐量10年下跌一成半,同時意味着部分珍貴的土地資源其實正閒置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7月曾表示,搬遷葵涌貨櫃碼頭的想法屬於「正路」,但須顧及持份者。

有業內人士透露,該些閒置土地只是用來擺放以備不時之需的「吉櫃」,惟問題是一直零散分布於碼頭內外不同地方,認為本港應藉此機會重新規劃一個「物流園」,涵蓋新貨櫃碼頭以及物流後援用地,將整個物流運輸鏈集中一起,便利業界規劃運輸路線,配合未來本港物流業界發展趨勢,同時釋放上述土地作住宅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