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恒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認為,香港未來一定要做好促進人才、資金、設備資源、數據資訊等四方面流動的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薛永恒分享創科「三步走」路線圖,料15年內建立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促人財設備數據流動 建成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基礎科研能力達世界水平,國家「十四五」規劃亦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港帶來具競爭力前景。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香港毗鄰大灣區內地城市,加上位於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如火如荼地籌備中,有力吸引海外龍頭創科企業進駐,香港未來一定要做好促進人才、資金、設備資源、數據資訊等四方面流動的工作,以加速整個大灣區科研發展。他並分享未來15年香港創科「三步走」的路線圖,包括5年內基礎配套會齊備,10年內研發具國際影響力成品,「我非常有信心,15年內可以將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起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科創發展為大勢所趨,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深港河套獲納入為粵港澳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薛永恒雀躍地表示:「在這過程中,有如為香港打下了『強心針』,也是非常大的鼓舞!」香港雖然只是「彈丸之地」,卻擁有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學,基礎科研實力毋庸置疑,「香港現時有16間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分中心、20多個與世界頂尖學府及科研機構合作的創新研發平台實驗室,可見我們是非常有條件,能夠參與整個大灣區的重大科研平台建設。」

港深「一區兩園」 優勢互補

由於香港土地資源緊張、市場非常小,加上產業鏈並不完備,薛永恒坦言:「實際上要一個只有數百萬人的城市做好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絕不容易,香港必須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目光放到整個大灣區,甚至是整個國家。」

他表示,港深兩地政府將共同建設由香港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的合作區,實現「一區兩園」,正好可以做到兩地優勢互補,「香港在元件製造、量產能力是短板,但一河之隔的深圳有很強的龍頭科技企業,無論是元件製造、科研轉化能力均非常強,廣州、東莞的高端製造能力都很高。香港若能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互補,彼此都可以做得非常出色。」

「我們在河套區正密鑼緊鼓地進行建設,預計在2024年底會有樓宇陸續落成,我們可以讓香港的科研機構早點落戶河套區,與內地城市合作做到優勢互補。」薛永恒表示,「香港分園亦有不同功能,包括作為資源中心、聯繫樞紐,從而幫助內地的科研機構、科創公司,可以藉着福田的分園走出去。」另一邊廂,內地龐大的市場亦可吸引海外的科創公司,藉着香港分園的角色將國際新技術引進來。

科研人員可兩園自由走動

「香港在人才流、資金流、設備或資源流動、數據及資訊等四個方向,一定要做好。」薛永恒笑言,香港是吸引海外人才到國家的最佳平台,若科學家來往內地城市與香港還需要排隊過關,無疑會阻礙兩地的交流合作,「既然我們希望做到『一區兩園』,相關科研人員能否透過更便捷的方式過境呢?我們期望河套建設好以後,能有一條行人天橋,科研人員透過刷卡,甚至是面容識別技術,即能在兩個園地自由走動。」

他並提到,香港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創科研發平台,並且具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有水準的會計及法律等專業服務,「所有的東西已經在香港,只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難以看到整體的畫面;未來只要將創科園建設好,自然會成為核心,從而吸引大型研究所或企業作為『錨機構』,繼而匯聚其他公司前來發展。」

「我們正處於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過程,離目標尚有一段距離,但我們的目標明確、路徑清晰,目前只需『一步一腳印』地做好工作。」薛永恒說,「最難的土地資源及資源配套,我們已經完成;預計5年內基礎配套會齊備,10年內研發出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品;我自己非常有信心,15年內可以將香港的國際創科中心、整個大灣區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