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東京奧運(東奧)曲終人散,埋門一腳屈居第二,中國金牌數目被美國反超前一面,不少人為此感到惋惜,有些情緒轉發在得金熱門而不果的教練和運動員身上,這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

運動競技受很多因素影響,時差、水土影響運動員的發揮,除了運動員本身的體力、心態,還有教練的布局指揮,更不能排除幸運或偶發因素。有些本來十拿九穩金牌的項目失了水準,我們為何不能拿平常心去理解?把運動員當成「國家罪人」是不恰當的。

好像我們的「少年劍神」張家朗,在東奧之前世界排名19,誰會想到他東奧奪金後,排名提升做了「世界三哥」,被擠掉的上屆冠軍又如何自處?當你今天摘金,難保下一屆沒有英雄出少年?運動在於拚搏努力,國人需以平常心看待勝負。

金牌劍神去了集訓,為下一個比賽作準備,雖未回港接受凱旋歡迎,香港人的運動熱情已經動起來了,運動用品熱賣,興趣班旺場。運動員的拚搏精神,不單激勵年輕人,也影響着不同年齡層,一向以乒乓球作養生運動的長者,礙於疫情之故,已經停頓了一年有多,球友都變了軟腳蟹,球拍也發了霉,以為就此與熱愛的運動告別;就是因為香港女子乒乓球隊的出色表現,把長者球友都激活了,二話不說訂場地,重新拿起了球拍。

看女子乒乓球團體賽銅牌戰,蘇慧音的表現是令人感動的,多次在分數落後的情況下沒有放棄,一分一分追回來,決勝分反敗為勝。讀幼稚園的小朋友,在電視機前看比賽,從分數的遞增,學會了數字的比較,從而懂得為香港隊加油,再看升國旗、奏國歌,回憶學校所學。

奧運香港隊的佳績,也是一場國民教育,豐收過後,特區政府反應積極,快馬加鞭投入更多資源,擴建運動場地,為運動基礎培訓制定政策,是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