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太極動作雖然緩慢,但原來保健效果不亞於其他帶氧運動。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早前的研究發現,連續打太極3個月後,平均腰圍下降1.8厘米,更能有效增加好膽固醇水平,效果與傳統運動相若。參與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運動學分部主任兼副教授蕭明輝表示,太極對肌肉和身體活動有一定要求,還包括冥想等身心靈元素,有肥胖及三高問題的人士,如未能適應強度較高的傳統運動,可從打太極入手改善健康。
該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聯合進行。團隊於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間招募了543位50歲以上、被界定為中央肥胖的華人,即男性腰圍不低於90厘米,女性不低於80厘米。
參與者被分為太極運動組、傳統運動組及無運動的對照組,前兩者的成員須每周3次、每次一小時進行相關運動,為期12周。太極組由導師教授相對普及的24式楊氏太極,其特點是招式溫和,體能要求不高。傳統運動組的課程則包括快步走、肩上推舉、深蹲等強化肌肉訓練。
研究團隊分別於課程開始前、開始後第十二周及第三十八周,為所有參加者量度腰圍和其他健康指標。
結果發現,12周過後,太極運動組和傳統運動組成員的平均腰圍分別減少1.8厘米和1.3厘米;兩組各有約13%至15%的參與者成功脫離中央肥胖標準。
運動增好膽固醇
同時,兩個運動組的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在第38周仍維持在1.52mmol/L的較高水平,對照組的該指標則由1.51mmol/L降低至1.41mmol/L。有關研究成果已於學術期刊《內科醫學年鑒》發表。
蕭明輝表示,腰圍是重要的健康風險指標,與超重、二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是次研究顯示,太極運動與傳統運動一樣可以有效改善中央肥胖,至於太極為何能夠產生有關健康益處,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又建議行動不便或不喜歡劇烈運動的人士可以從打太極入手,每周進行3小時左右的運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