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TN智庫於7月23日面向全球發布《國際新冠疫情發展現狀分析報告》。報告指出,全球各國家和地區在確診病例、死亡人數和疫苗接種數量等疫情關鍵指標方面已經呈現兩極分化趨勢。各國政府在防疫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在防疫表現的五個統計維度中,美國有三項指標在全球各國中表現最差。

該報告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網站、「數據看世界」網站(Our World in Data) 和 「醫藥技術」網站(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公布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綜合流行病研究文獻以及公共衞生領域知名專家提出的防控措施建議,從「累計確診數量」、「新增確診人數」、「累計死亡人數」、「疫苗接種數」、「疫情整體控制周期」等五個維度,對全球51個樣本國家截至7月14日的防疫數據進行排行,以綜合反映目前世界各國的疫情狀況和防控效果。

報告顯示,全球有三個國家累計確診人數超過1500萬人,依次為美國、印度和巴西。樣本國家中確診人數最少的三個為新西蘭、澳大利亞和越南。

季度新增確診人數最多的三國依次為印度、巴西和美國。新增確診人數最少的樣本國為新西蘭、中國和新加坡。

全球有三個國家累計死亡人數超40萬人,分別為美國、巴西和印度。樣本中累計死亡人數最少的三個國家是新西蘭、新加坡和越南。

新冠疫苗接種人數超過5000萬人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和印度。完成疫苗接種人數最少的樣本國分別為越南、伊拉克和新西蘭。

日新增確診人數低於5000人天數最少的國家依次為美國、巴西和俄羅斯。有19個國家500天以上保持日新增確診人數不超過5000人,反映了較好的防疫效果。

報告顯示,綜合五項排行,美國正面臨最嚴峻的防疫挑戰,緊隨其後的是巴西、印度、英國、法國等國家。美國以超3400萬累計確診人數和超60萬的累計死亡人數,位居世界首位。美國日新增確診人數小於5000人的天數僅有62天,嚴重程度列世界第一。

報告表明,發展中國家中的巴西和印度,也面臨嚴峻形勢,在累計確診和新增確診等多個數據維度居世界前列。而歐洲主要國家的疫情發展情況不容樂觀。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在累計確診人數、累計死亡人數排名中佔據高位。

據全球媒體報道,美國自疫情暴發以來,存在防疫政策不力、物資分配不公、社會基礎保障混亂等問題。 歐洲多國爆發抗議政府封鎖措施的示威,民眾的對抗情緒為政府推進防疫工作增加了困難。而巴西、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則存在人口稠密、公共衞生基礎薄弱、氣候地理等因素,新型變種「德爾塔」的流行更使疫情雪上加霜。

數據顯示,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是樣本中目前受疫情影響最小的國家。有分析指出,這得益於大洋洲國家遠離其他大陸的獨特地理位置、較低的人口密度以及積極的防控措施。

以中國、韓國、新加坡、越南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得益於果斷採取了禁止入境、隔離篩查和邊境檢疫等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確診、死亡以及疫情周期控制等方面獲得了良好效果。

新加坡、越南在所有樣本國家中累計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排名較低;韓國通過調整防疫等級,已有537天日新增病例小於5000人。

中國是樣本國中新增確診人數最少和全球疫苗接種數量最多的國家。有分析人士指出,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能夠有效控制疫情,得益於中國從預防到治療的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如在疫情暴發初期,中國政府即快速反應,一方面實行嚴格的旅行管控和隔離政策,另一方面通過大範圍核酸檢測、大數據追蹤密接人群為防疫賦能。在部分疫情高發地區修建方艙醫院等醫療設施、全國調配醫療資源,快速「擴容」醫療設施。建立社區志願服務組織,協助管理,嚴防病毒輸入。建立航班熔斷制度,在可控情況下有秩序地恢復出入境交流。

同時,中國依靠其科研能力率先在疫苗研發方面實現突破,並大力推進全民接種計劃,目前接種疫苗已經突破14億劑次,接種數量高居全球榜首。中國還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5億多劑新冠疫苗和原液,相當於當前全球新冠疫苗總產量的六分之一。

然而,從全球角度出發,疫苗分配嚴重不均仍是客觀事實。發展中國家接種情況明顯不如發達國家。因為醫療水平差以及個別發達國家囤積疫苗等因素,距離實現群體免疫目標仍有較大的差距。

報告還發現,在全球疫苗供應不足的背景下,政府依然可以通過強有力的防控手段有效控制病毒傳播。例如,越南雖然接種量較低,但因其採取有效的邊境管控和隔離措施,使得新增確診人數保持低位。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 秦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