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蒸餃、拌麵、扁肉、燉罐被譽為沙縣小吃的「四大天王」。網上圖片
● 羅嬋玉是「夏茂豆腐丸」的技藝傳承人。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德花 福建報道)昨日公布的國家級非遺名錄中,被譽為「國民小吃」的福建沙縣小吃也榜上有名。已經在62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門店的沙縣小吃,以扁肉、拌麵、蒸餃、燉罐最受歡迎,被吃貨們尊為「四大天王」。平昌冬奧會時,沙縣小吃作為中國美食的代表參加美食展會,2018年一間沙縣小吃店在日本東京開業後迅速走紅,門口常會排起長隊,被稱為中國版「深夜食堂」。

240多個品種 南北風味薈萃

福建三明沙縣夏茂村是沙縣小吃第一村。羅嬋玉是土生土長的沙縣夏茂人,也是沙縣小吃「夏茂豆腐丸」的技藝傳承人。羅嬋玉介紹,沙縣小吃品種繁多,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共有米、麵、豆、肉四大系列,240多個品種,其中「中華名小吃」39種,「福建名小吃」63種。

據記載,沙縣先民製作小吃源自古中原一帶漢民族飲食習俗,南遷後又受古閩越族和客家飲食文化影響,各種小吃品種既有北方麵食麵筋韌性強的特色,又有南方米麵類雜糧澱粉糊化黏稠的特徵,形成極具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羅嬋玉從小熟悉各種夏茂小吃的製作方式。她的夏茂豆腐丸傳自母親,採用古法製作,保持着豆腐綿密口感,又不失爽滑Q彈。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經營者開始走出沙縣向外發展,在「親幫親,村帶村,縣學縣」的模式下,不斷壯大。從2016年開始,沙縣小吃開啟了「中央廚房」的生產模式,將現代食品加工工藝與傳統小吃製作工藝有機結合。據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主任王仁偉介紹,如今全國有8.8萬家沙縣小吃門店,從業人員約6萬人,帶動約30萬人脫貧致富,一年營業額達50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