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近日有人力資源機構公布本港第三季就業展望調查,結果顯示有26%受訪僱主表示下季有意增聘人手,比前一季調查上升4%,一定程度反映市場對未來經濟展望轉趨樂觀。不過,香港一日未通關,經濟也不能完全復甦。

經過接近一年半的抗疫生活,隨着疫苗面世及不斷完善的防疫安排,香港有望真正清零,未來最重要的工作是鼓勵更多人注射疫苗,因此最近各大地產商、商會、企業甚至政黨,紛紛推出抽獎及優惠,為市民製造接種疫苗的誘因,現時有關獎賞已經合共超過1.2億元。而根據政府公布,預約注射疫苗的人數亦不斷增加。

廠商亟盼早日通關

對商家及製造商而言,越多人注射疫苗,經濟前景就越樂觀,因為如果香港能夠實現高的接種率及起到群體免疫效果,對於再向中央及廣東省反映希望早日通關會有莫大幫助。眾所周知,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香港廠商受制於檢疫安排,未能親自北上內地的廠房管理及視察業務,影響公司運作。因此,早前筆者建議先開通大灣區的商務氣泡,容許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商人,免檢疫即日來回香港與大灣區。

港整體經濟存暗湧

在嚴峻的疫情下,醫療保健當然不受影響。與商務、零售、旅遊及飲食業相比,金融業受影響相對較少,而且受惠於低息環境及量化寬鬆,股市及樓市交投已經反映有關情況。此外,因應疫情及社會的新常態發展,數碼科技行業亦出現強勁需求,今年3月有財務及人力資源企業雲端應用程式供應商的企業調查報告指出,本港92%企業正積極推動數碼化及技術轉型。

然而,香港是外向型的經濟體,旅遊業是帶動經濟的一大動力。即使經濟有重拾升軌的勢頭,但日前亦有航空公司需要進行內部重組以精簡架構,而另一間去年獲政府注資的航空公司,則需要政府延長過渡貸款融資的可提取期限。因此,整體經濟仍然存在暗湧。

「氣泡」助創更多職位

疫情是全球的事,沒有地方能獨善其身。以香港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為例,去年第一次「氣泡」爆破是因為香港出現第四波疫情,而今年第二次爆破則因為新加坡疫情有惡化跡象。與其望天打卦,取遠捨近,不如盡力提升本地疫苗接種率,實現大灣區氣泡,讓香港各行各業受惠,從而創造更多工作職位,逐步走出疫情陰霾。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