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迎來建黨100周年,潘志成的心裏格外激動。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 攝
● 1958年,潘志成和共青團機械經租隊支委人員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飛機來了,隱蔽,分散。」「別管我,快修橋!」電影《金剛川》在去年底熱播,讓許多觀眾領略到志願軍工程兵部隊英勇無畏的氣概。電影中捨生忘死的指戰員們,為了保障大部隊準時過橋發起總攻,冒着一輪又一輪的密集轟炸,最終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鋼鐵」之橋。「戰友們,我想你們!」當中鐵七局90歲的老黨員潘志成看到電視屏幕中火與血的那一幕時,他的眼中閃過堅定的光芒,口中同時響起了那首嘹亮的軍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陽波、張仕珍 西安報道

幾乎和電影《金剛川》中展現的情節一樣,當抗美援朝進入到最後一年,為了徹底打掉敵人的幻想,迎來期盼已久的和平,志願軍隨即發起了一場大型戰役。而為了切斷志願軍的補給線,敵人對重點橋樑和公路展開無間斷式的狂轟亂炸。「那一年,我剛好進入太原鐵路局鐵路公安處工作滿一年,聽到朝鮮前線缺工程兵,我就報了名。」

搶修運輸通道 和敵機「賽跑」

雖然已經過去快70年了,但對於當時的每一個細節,潘志成都記憶猶新。「當時全國都在支援朝鮮戰場,作為一名鐵路公安幹警,國家需要,我義不容辭。」而對於生死,潘志成早已置之度外。「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如果每個人都怕死,那怎麼保衛我們的國家?志願軍戰士都不怕死。」

1953年3月,剛剛踏上朝鮮戰場的潘志成,在感受戰爭殘酷性的同時,亦時刻被戰友們的堅強和偉大所感染和感動。「我們負責的那座大橋叫新價,任務就是搶修。敵人有空中優勢,幾乎是天天沒日沒夜追着打、貼着打。」 潘志成說,當時的情景,無論是運輸兵還是工程兵,都是在和敵人的飛機「賽跑」。「記得有一天,我在橋頭站崗,敵機來了,一頓狂轟濫炸,橋上橋下的戰友們只能就地躲避,一轉身一眨眼,有的戰友就沒了。」敵機一走,戰士們又得趕緊爬起來,顧不得檢查傷勢,擦去血跡,扛上工具就去搶修。

保障前線戰友 成唯一信念

如果說中國人民志願軍是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柄利刃,那麼保障後勤運輸的鐵道部隊,就是支持利刃發揮全部戰力的刀柄。「雖然我們沒在前線直接衝鋒陷陣,但實際上,當時的工程兵傷亡非常大。」在一次轟炸中,為了搶修橋頭,潘志成和戰友們等不及飛機離開,就趕緊衝了上去,這時候,一枚機槍彈頭貼着他的褲腿穿過。「當時也顧不上看到底有沒中彈,就是想着修橋。」在這樣的驚心動魄和無處不在的危險中,沒有一位戰士害怕和退縮,他們就像一顆顆鐵釘,牢牢地釘在自己的崗位上。前邊的汽車被炸毀了,後邊的戰友忍着淚水繼續往前衝,前邊修橋的戰士倒下了,後面的戰友扛起他的木頭繼續上。「一定要為前線戰友做好保障,這是我們當時唯一的信念。」

正是因為這種視死如歸的決心和保家衛國的軍人使命,以及必勝的信心,潘志成和戰友們扛住了敵機、扛住了洪水,也扛住了酷暑,最終鑄就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正如美國第8集團軍軍長范弗里特在漢城記者招待會上所說:「共產黨仍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送到前線,創造了驚人的奇跡。坦率地講,我們認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堅強的建築鐵路的人。」志願軍工程兵用「炸不斷的橋樑」有力保障了部隊後勤物資供應,徹底粉碎了美軍的「絞殺戰」,為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