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模馬德保講述自己入黨經歷。 香港文匯報記者趙臣 攝
● 1956年,馬德保獲得全國勞模獎章。 香港文匯報記者趙臣 攝

勞模馬德保:黨員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67年前的1954年,對於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七里塘社區居民馬德保來說,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成功研發了國內第一台木門打眼機,在機械化並不普遍的當時,他的打眼機可為工人提高7倍工作效率,後來因為這項發明,他獲評「全國勞動模範」。同樣是在這一年,他圓了多年夢想--如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馬德保說:「作為黨員不是比人高一些,而是遇事更要比人低一些,要讓一些,黨組織要求我們,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些優越感是在心裏頭,不在表面上。」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臣 合肥報道

出生於1933年的馬德保,於1952年被分配到安徽省合肥市建築公司木材廠(後改為合肥市紅旗木材廠)當木工。正值合肥大建設時期,想要提高工作效率的馬德保自掏腰包,「偷偷地」發明了打眼機,憑借肯吃苦、敢創新的精神,馬德保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社會主義積極分子」等稱號,並於1960年,作為國家代表,前往蘇聯、朝鮮等國家參觀學習。1964年,在全國加強戰備,進行「三線建設」的號召下,馬德保應組織安排,帶領員工來到安徽六安開山建設軍工廠,生產炮彈、槍托等軍用物資配件,他從生產指揮組組長做到廠長,把自己的青春、熱情、汗水播撒在了大山裏。

不甘落後 偷偷研發打眼機

1952年,合肥市正式成為安徽省省會,同年,合肥大建設如火如荼展開。「當時我們60多人的木工隊,主要負責蓋房子用的門窗等。」馬德保介紹,木工隊進行流水作業,他所在的4人組主要負責給門窗打眼,用於後續零件安裝。「那個眼打進去相當費勁,我們用斧頭、鐵鑿子打眼,相當危險,經常鑽到腿、鑽到手。」馬德保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這項工作不僅危險,工作量還很大,他們從早忙到晚,還經常趕不上進度。但誰也不想落後,馬德保開始琢磨改進的方法。

「那時候到合肥鐵器社看,一個馬達通過皮帶帶着好幾個車床(運轉),對我有一定的啟發。」馬德保有了機械打眼的想法,他用自己的工資買各種軸承、皮帶、鑽頭等做實驗。「那時沒有電器,木工有一個電鋸,我就想辦法在那裏面扯出輪子帶到這個打眼機上來。」馬德保回憶,當時前後花費半年多的時間,1954年打眼機終於研發成功,一下引起轟動。「好多人來看,怎麼能這樣省事、這樣快!」當地媒體也爭相報道,經過檢測,機器打眼一天能打2,000多個,其效率是人工的7倍,同時還大大降低危險系數。

夢想成真 誤會解除終入黨

伴隨着打眼機的問世,馬德保所在單位對他的調查也終水落石出。原來,馬德保那時算技術工,每月可以拿到51元(人民幣,下同)的工資,按照當年的標準,收入並不算低,但是馬德保卻連每月8元的伙食費都交不起。「支部書記講,他也不出去也不幹什麼,怎麼吃飯錢都沒有,就開始調查我。」馬德保坦言,當時不知道研究打眼機合不合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所以研發都是偷偷摸摸弄,而且軸承、鑽頭等在當時比較貴的材料,都是他自己花錢買。也正是因為被調查,一直想要入黨的馬德保此前一直沒有得到組織的認同。

「那時候入黨要先入團,我之前幾次跑到廠裏團委申請,他們不同意我。」事情查明後,馬德保當月就被同意入團,第二個月即入黨,所在廠黨支部書記與副書記兩人給馬德保當介紹人。「我們那個時候入黨相當難,全廠二三百人,只有十幾個黨員,我介紹人的規格是很高的,因為他們都是解放前就參加工作的,都是老幹部。」馬德保略顯自豪地介紹。通過了考察期,馬德保如願正式入黨,「盼望了好幾年時間,解決了(入黨),講不出來的心情,感動的那個樣子。」

忘我賣力 開山建廠帶頭幹

「黨員更要發揮苦幹精神,那時候大家都不會落後,都相當賣力。」入黨後的馬德保更是幹勁十足,隨着他在廠裏的出色表現,他先後在安徽省建築系統先進會議、全國建築系統先進會議上被評選為積極分子。1956年,馬德保從幾百人中脫穎而出,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評選「全國勞模」。「參加全國勞模大會,在北京見到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隆重得不得了。」馬德保笑稱,當時參會時心裏都快失去重量飄起來了。

1964年,馬德保女兒剛出生尚未滿月,他便接到組織安排,去上海學習,隨後前往「三線」地區建設軍工廠。馬德保表示,作為黨員,組織安排去哪裏就別無二言。隨後在安徽省霍山縣,馬德保與一眾參加「三線」建設的工人一同開山建廠。「我們負責生產炮彈、槍等武器的木質配件,任務相當緊張,要你什麼時候完成就要什麼時候完成,所以白天黑夜地幹。」在那裏,擔任廠長的馬德保總是帶頭幹。一次為了趕生產任務,馬德保跟工人一起連續加班兩天兩夜,在生產作業時不小心傷到手指,致左手食指殘缺了一節。採訪時,馬德保多次提到作為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標準,默默做事,忘我奉獻,馬德保的一生都是這麼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