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公安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出生並且到公安部登記的新生人口數量為1,003.5萬人,較2019年1,465萬的新生人口出現了明顯下降400多萬人。即便是在2015年10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後,2017年以來內地的人口出生數量亦仍然是按照百萬級遞減的。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內地,當前世界各國生育率大多屢破新低。在此背景下,即使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有多少年輕人願意生育也是個未知數。

特別是隨着內地延遲退休的推進,未來又可能會出現「誰來帶孩子」的新問題,產婦產假休完要上班,老人家還沒有退休,孩子需要人照顧,這便是未來家庭中一大煩惱。即便國家政策明確提出了要發展託育(即3周歲以下嬰幼兒的照顧)事業,但家長們還是會擔憂沒有防護能力的嬰幼兒。

鼓勵生育的想法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如何鼓勵人們生育。生育不是製造物品,既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還要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生育是一件神聖的事情,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滿足人們的生理、安全、社交需求之後,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達成,才能促使人們願意、主動生育。

鼓勵生育須推實惠舉措

簡單來說,提高人口生育率的關鍵,一是要大幅提升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二是要大幅提升人們的可支配時間,三是要大幅減少人們的後顧之憂。政策鼓勵、補貼刺激等,並不能有效滿足人們的所需,只有真正滿足人們所需才能實現生育的增長。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富裕人家願意多生的原因,財力物力充足、有時間、有精力,孕育生命的奇跡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我認為,在內地當前環境下,鼓勵生育不能僅僅是口頭上的鼓勵,而是要有真正的、實際的實惠落在民間,例如承諾多子女家庭孩子未成年期間每年可報銷一部分撫養費用等看得見、享實惠的舉措,使生育和養育不再成為當前生育適齡人群的壓力,就有希望再掀起一波嬰兒潮。另一方面還要做好新生人群未能增加的準備,例如考慮到老年化的加劇、鼓勵生育的無力,面對以後的發展問題,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地解放雙手,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和機械設備完成融合,並集中力量和資源,同時繼續強化優生優育,全面、科學指導備孕人群做好生育及養育,在數量越來越少的出生人口中培養出更多有用的人才。屆時,「人才紅利」或將會興起,「人才紅利概念股」亦有望風生水起。(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床頭經濟學》。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