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白宮副新聞秘書讓-皮埃爾日前在回答媒體關於美方是否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提問時作出了肯定的答覆,但隨後白宮官員又稱其表述不代表官方政策,屬於「口誤」。
分析人士認為,從美方這番「出爾反爾」的表態以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訪烏情況來看,美國仍在試圖通過打「烏克蘭牌」來對俄羅斯施壓。雖然在美國眼中,烏克蘭是美俄博弈棋局中一枚有用的「棋子」,但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將觸及俄方「紅線」,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因此可能性並不大。
布林肯訪烏
布林肯日前在英國倫敦參加完七國集團外長會後赴烏克蘭訪問。他向烏總統澤連斯基重申了美國對烏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支持,同時強調了烏懲治腐敗和繼續改革的重要性。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透露,美國正考慮向烏方提供額外安全援助。
澤連斯基說,當務之急是結束烏東部地區衝突。希望美方對烏方在應對黑海和亞速海區域的威脅方面給予支持,希望北約繼續保持在該區域的軍事存在。今年6月舉行的北約峰會將討論烏加入「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議題,烏方希望美方給予支持。
烏克蘭政治基金會主席邦達連科認為,布林肯訪烏主要有三個目的:首先,對外昭示華盛頓正在重返奧巴馬執政時期的外交政策立場,致力於恢復美烏之間的聯繫,改變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對烏克蘭和中東歐國家的冷漠態度。其次,布林肯訪問英國後第二站便是烏克蘭,彰顯其對美國的重要意義。第三,美國總統拜登計劃與俄總統普京會晤,布林肯在此之前訪烏也是為了就烏克蘭問題向俄方傳遞信號。
但俄羅斯獨聯體國家研究所副所長扎里欣認為,此次布林肯訪烏,烏方几乎沒有任何收穫:既沒得到武器,也沒有得到拜登參加烏方倡議的「克里米亞平台」峰會的承諾。美國很早以前就決定不會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以避免對烏承擔任何義務,因為烏克蘭在美國外交政策中處於次要地位。
烏克蘭輿論指出,烏方一直希望加入北約,但現在距離北約2008年承諾接納烏克蘭已經過去了13年,雖然每次北約峰會都重申這一承諾,但始終口惠而實不至,烏方對此已習以為常。
北約拒承諾
今年3月1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向烏克蘭提供總價值約為1.2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武器裝備、訓練支持等。此外,若美方確認烏克蘭國防改革取得充分進展,美國國會2021財年撥給「烏克蘭安全援助倡議」的剩餘1.5億美元資金將劃撥到位。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美國對烏克蘭的外交和安全支持正在增加,但拜登政府近來在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的表態並未突破北約「門戶開放」的既定政策,也不表明美國在此問題上的立場發生根本變化。事實上,由於擔心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美國及其盟友一直不願就北約接納烏克蘭加入一事作出明確承諾。
包括美國在內的26個北約國家本月初開始在阿爾巴尼亞舉行「歐洲防衛者2021」年度軍事演習。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北約前最高軍事長官斯塔夫里迪斯認為,該演習很大程度上促使俄羅斯決定目前在俄烏邊境繼續保持相當規模的軍事存在。俄方想表達明確的信息,即烏克蘭不應考慮加入北約,北約也不應同意接納烏克蘭,任何朝這一方向發展的舉動都將引發俄羅斯的干預。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北約前副秘書長弗什博認為,目前北約不願給予烏克蘭集體防禦的承諾,因此以烏克蘭的改革不足以啟動「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這一前提步驟為由擱置烏加入北約的問題。即便美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關於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討論也很可能會因為涉及俄羅斯而引發北約內部的嚴重分歧。
俄方劃「紅線」
俄政治分析人士別茲帕利科認為,美方近來關於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言論,是在嘗試對俄政治施壓。
別茲帕利科說,在拜登即將與普京會晤的背景下,白宮仍在加緊發表反俄言論。這些言論只是針對美國民眾,對於烏克蘭加入北約不會有真正幫助。他指出,當前在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上沒有展開真正的行動,阻礙這一進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烏克蘭國內存在軍事衝突等,這不符合加入北約的標準。
普京4月21日發表國情咨文時警告說,其他國家如跨越俄羅斯的「紅線」,俄方將採取迅速而堅決的回應措施。
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獨聯體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扎圖林說,就當前烏克蘭局勢來看,俄方的「紅線」有三點內容:首先,烏克蘭必須遵守明斯克協議,通過外交渠道解決東部頓巴斯地區的問題。其次,烏克蘭不能對克里米亞發出任何挑釁,干擾當地旅遊業或試圖破壞刻赤海峽大橋。第三,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因為這將完全改變俄烏關係。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無助於解決其內部問題,只會使局勢進一步惡化。如果美國或者北約部隊出現在烏克蘭領土上,俄羅斯將不得不採取措施保衛自身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