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星

這幾年,基層醫院的工作比以前更繁重。法定節假日,很難有機會正常休息。就算可調休,往往也無法實現。即使給了假期,由於忙,照樣沒法休息。

好不容易有個歇班,孩子想讓我倆陪他外出遊玩。去哪兒呢?諮詢同事,有的說「大殿汪挺好」;有的說「不如去椿樹溝」;有的說「還是去沂州古城吧」。

猶記得,沂州古城上過央視一檔節目,在這三處景點中名氣最大。古城是在沂州府的基礎上修建的,目前還未全部竣工。沂州古城距離最遠,去那兒玩,就圖其「沂州府」的深厚文化底蘊。遊樂設施、各種飲食,大多數景點都有,也大都雷同。和妻子一起,陪兩兒子、母親,還有孩子他小姨,去了趟沂州古城。沂州古城坐落在臨沂市河東區,但並非沂州府遺址,而是依託明清沂州府格局修建的文旅項目。其舊址在西南方約8公里的蘭山區老城關。

把車停到沂州古城東側的停車場。那個停車場面積大,但停的車輛並不多。停車場內還未硬化,到處是裸露的黃土地。好在沂州古城東側的柏油路寬敞,靠近道路兩旁即可停放車輛。進入沂州古城前,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鎮海門。四五人高的牌坊上,雕刻着精緻的鳳凰和祥雲圖案。「鳳凰來儀」出自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歷史文獻《尚書》。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簫韶的音樂演奏了9次,便有鳳凰在儀式上成對飛舞起來。從而有了:「簫韶九城,鳳凰來儀。」龍鳳文化,是古老東夷文化的重要標誌。牌坊上的鳳凰和祥雲,以非常直觀的展示,先入為主,讓來訪者一進門就感觸到了沂州古城的「古」元素。

進了門,自東向西,是一條主軸通道。道路多為石板路,很是平坦。道路兩旁,都是些仿古建築。引導訪客的標牌,是金屬架構的,多個牌子固定在同一根豎樁上,前方有箭頭標誌,指向各個方向。文字為漢字和英文,簡潔醒目,與周圍建築搭配貼切。此次到訪的原因吧,進了大門,我們竟有些迷茫。挨棟建築逛呢?還是沿着中間的主路向前走。進門不多遠右側,是商神殿。通往商神殿的石板路兩旁,搭建有3米多高的鐵架子,上面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倒掛的遮陽傘。邊前行邊抬頭觀望,那些圖案精美色彩絢麗的傘面,讓人頓時有了身在江南雨巷的感覺。江南小鎮上,三三兩兩的才女們,手握精美的油紙傘,或陽光下,或煙雨中,並肩而行,多美啊!而我們,不像是在仰頭望,倒像是在高處俯視。那些精緻的傘面一個個面對着我們,正美滋滋地笑着,笑意在風中蕩漾!

開始時,我們還堅持沿着中間主道自東向西行。道路兩旁的景觀,遇上後逐個逛。逛了沒幾處,就不淡定了。很多景點,就像會勾魂兒似的,拉着我們的視線和腳步做出篩選。逐個逛的想法,被迅速瓦解了。幾個人一起逛的約定,也被各自的步伐打破。

除中間的主道,兩旁的建築群裏,也有不少通道。從商神殿前向西,我們沿着建築群內部通道,經城隍廟和戲台,至沂州府署。沂州府署南側,主道偏北處,與貫穿東西的主道銜接部,有個高大的牌坊,上書「齊魯名邦」四個鎏金大字。仿古牌坊的主體,像是木質結構的,幾根豎起的支柱底下,由雕刻精美的白色大理石固定。若是沿主道自東向西行,右拐過「齊魯名邦」的牌坊,即是沂州府署。沂州府署內,又是一處仿古建築群。兵房、節愛堂、同知署、茶房等,每一處都有其明確布局。在裏面逛了一圈,感觸最深的,是古代建築的布局格局之縝密和嚴格,以及濃郁的文化氛圍。在那處「明鏡高懸」的匾牌兩側立柱上,有一副字跡同樣勁道肅穆的對聯。上聯:罔違道罔咈民真正公平心思無怍;下聯:不容情不受賄招搖撞騙法所必嚴。明鏡高懸的匾牌下面,是一幅由仙鶴、祥雲、太陽等構成的背景畫。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種渾渾噩噩的知府,難免有「戲說」的成分在。實際上,身為一方父母官的他們,大多數都是一心為民的。

沂州府署建築中,每處房間內,都安裝了一台與建築很不搭的電視機。主要是宣講知識之用。有的房間,還有歷任知府的名單和相關記載宣傳資料。也有的,有當時的少數公文和服裝展示。進入沂州府署,遊客能切身感觸到,古代沂州府的莊嚴與文脈之淵深。

由沂州府署出來,我們就走散了,只好不斷用手機聯繫。沂州古城東西主道上,那些低矮的仿古建築裏,多數是各種小吃。全國各地的名吃,幾乎都有。還有一些攤點,是賣紀念品和兒童玩具的,這讓來此遊玩的小孩甚是歡喜。剪紙、陶藝、竹編、皮影、繪畫、書法和服飾等,也在這裏拋頭露面和售賣。小兒子熙順不到2歲,選了個海豚形的電動吹泡泡機心滿意足,大兒子梓航買了個關公耍大刀的皮影興致勃勃。邊吃邊玩邊拍照,這或許是外出旅遊永遠繞不過的環節。

景觀太多,只能有選擇去逛。東西主道上,幾處石拱橋也很壯觀。石條鋪成的橋,很具年代感。橋上的欄杆,多為雕刻而成。那些石獅,有的憨態可掬、有的威風凜凜、有的神情祥和、有的怒目圓睜,無論大小,都很傳神。那些圖案,龍、鳳、祥雲等,呈現出的線條均勻、流暢、飽滿,美感十足。

西側的瞻蒙門,建築很是雄偉。其下三處通道的牆壁,均為厚石壘砌。裝飾在石壁上的古城舊照,對遊客了解古城風貌很有幫助。過瞻蒙門,繼續向西。仍是厚重的石板路,許多黑褐色鑄鐵匾牌鑲嵌在路面。沂州府的歷史,沂州大地的名人賢士,以橫躺的文字,鋪墊起臨沂城的文明之路。各種情景雕塑,把古代沂州府地百姓的生活場景,突兀在今人今世面前。他們的忙碌、他們的悠閒、他們在讀書、他們也在遊玩。

沂州古城最西邊,沒有圍牆。路網交錯處,是一個開闊的公園。有山水流瀑、有各種植被、有曲徑通幽。自東至西,走走停停,近4個小時。南北兩邊還有很多景觀未逛,也還有些景觀正在建設。臨走時,聽說︰「沂州古城的夜景更美﹗」那些成串的燈籠,向夜幕輕輕招着手,像是在輕聲道別。「下次,咱瞅個機會再來看夜景」,我回望鎮海門說。

真還甭強,古城之內,正有「五賢迎賓」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