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度

古人學書法都非常重視臨帖,確實,只有通過臨帖,才能繼承先賢書法的傳統。康有為說:「學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以得其性情也。」

歷代名家最初學書法都會臨帖。根據史書記載,王羲之年少時隨衛夫人學書法。衛夫人對書法筆畫之形容有別於其他書法家:「點如高峰墜石,橫如千里陣雲,豎如萬歲枯藤,撇如陸斷犀象,折如百鈞弩發,捺如崩浪雷奔,如勁弩筋節」。故可設想,王羲之必定臨衛夫人的書法,否則也難以理解和掌握衛夫人的筆法。

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並序》中介紹了臨帖的具體方法和步驟。「一遍正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這是王羲之自己總結的「五遍臨帖法」。王羲之在說完這「五遍臨帖法」之後,還加了一句話:「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惟須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意思是如果臨寫生澀,不能就此停下來,兩行三行,臨寫只求寫得流利勁健,不要算計臨了多少遍。

臨帖就是學規矩,而不是別的。這規矩包括用筆、結字和章法。啟功認為:如果不臨帖,老是按照自己原有的寫字方法和習慣練下去,或者隨心所欲,任意揮灑,那麼其結果只能是背道而馳,愈練愈糟。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他臨帖40年,集各家之長,最後才定型,終於自成一體。

現代人學書法比古人條件優越多了,幾乎歷史上名家法帖都唾手可得,但古人卻很難獲得法帖。古人有句說話叫「窮詩富字」,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是窮人,就去搞文學創作,詩文寫作之類的,因為那些省錢,你要想搞書法、想學寫字,必須要花很多錢,因為書法真跡難得。所以中國古代的書法家,大都是有錢人,大概只有家裏很富裕才能買得起一個好字帖吧。王羲之就是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