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近日,深圳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推動醫療服務跨境銜接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跨境醫療措施》),共3個方面共11項措施,集中火力對準當前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服務環節最迫切需要打通的「堵點」,促進優質醫療衞生資源更自由地跨境流通,讓深圳人看香港名醫、用國外新葯,港澳居民在內地就醫,病人的跨境轉運都更便捷。

《跨境醫療措施》提出,在指定的醫療機構先行先試國際前沿醫療技術。廣東省即將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點「港葯通」計劃,將臨床急需、香港已經上市並有成功的臨床應用經驗且內地無同類註冊產品的藥品、醫療器械,直接引進該院使用。近日,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透露,廣東省葯監局已審批通過第一批「港葯通」國外葯械,即將在該院投入使用。

香港來深辦醫手續和流程將精簡

相對於香港,在內地辦醫的審批流程和環節更加繁瑣,深圳市衞生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通過對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等港資醫療機構的負責人調研得知,在內地開辦醫院一般需要 6-24個月的審批時間,開辦門診部或診所一般需要3-9個月。

《跨境醫療措施》提出,到2022年,深圳要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服務競爭力的港資、澳資醫療機構。為此,深圳將進一步為港澳來深辦醫優化審批流程,精簡申辦材料、優化審批流程,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跨部門並聯審批,進一步壓縮登記審查與決定時限。

香港長者醫療券將在更多深圳醫院使用(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 攝)

此外,港澳醫師、外籍醫師在深註冊短期行醫的審批和續簽手續也會被優化和壓縮時限。現時港大深圳醫院共有230名香港的醫療、醫技、護理專家在深圳獲得短期行醫資格,通常要三年一續,每次續簽,除了要提交醫生的資料,還需要香港大學出具擔保書。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計辦理港澳醫療人員來深短期執業註冊398人次。

同時,《跨境醫療措施》還提出,要開展港澳醫療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認定試點工作,簡化職稱評審申報要求,鼓勵港澳籍人員參加內地醫師資格考試或申請執業資格認定,縮減證明材料。推進港澳醫療保障在深圳市醫療機構跨境使用及直接結算,總結推廣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長者醫療券」和「在粵患者複診特別支援計劃」,推動將更多深圳特定醫療機構納入香港醫療服務費用異地結算單位,推動支付範圍從門診擴大到住院、家庭醫生等服務。

此外,《跨境醫療措施》打通的「堵點」還包括暢通病人的跨境轉運,將為香港病人提供轉診服務的深圳定點醫療機構從目前的7家增加到10家以上,優化醫療轉運車輛口岸通關模式,啟動第三方國際醫療保險結算平台,試點「一站式」結算,與國際商保公司簽訂定點協議醫療機構增到 10 家以上。

港人在港大深圳醫院就診(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 攝)

推進境內外醫療合作,鼓勵港澳服務提供者在深按規定以獨資、合資等方式設置醫療機構,重點鼓勵發展高端品牌國際化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專科門診部和社康機構。

鼓勵「高水準」辦醫,支持引進港澳等境外資本、境外名醫名院名診所,在深開辦高水準國際化醫院或名醫診療中心。支持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先行區、坪山香港名醫診療中心的建設發展。探索大型醫用設備「不限買」,爭取廣東省有關部門支持,探索實施社會辦醫療機構購買和慈善機構捐贈資金購買乙類大型醫用設備不受配額限制。

推動中醫藥跨境協同創新,支持與香港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港澳有關機構開展中醫藥科研、教學合作和新技術、新療法、新藥物開發。支持深圳市中醫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臨床傳承創新中心。

責任編輯: 蔡洋子